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4岁。阵发性脐周痛36小时,伴呕吐,便鲜血入院。发病以来无粘液便及里急后重。既往无慢性腹痛,无便血和低血糖病史。体检:体温36.7℃,精神欠佳,无贫血貌及脱水征,腹部略膨隆,未见肠型,腹软,右下腹触及7×4cm大小腊肠形包块,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肛诊指套粘有血迹。诊断性空气灌肠:回盲部见一杯状影,诊断为肠套迭。手术所见:距回盲瓣50cm处回肠壁有一直径1.7cm大小的暗黄色、质硬、无蒂之圆形肿块突向肠腔,肿物中央有一脐形凹陷。以该肿块为套头向远端肠套入形成回回结型肠套迭,无肠坏  相似文献   
2.
全军野战外科普通外科专业组学术会议于1981年6月25~29日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与列席代表共65人,收到论文180篇,在会议上交流了66篇。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方法,已为广大外科医生所掌握。一般认为切除70%或2/3以上,才能将胃的产酸区大部分切除,防止术后吻合口溃疡的发生。但在术中如何正确判断胃切除的范围,尚无一致的意见。我们对16例成人非胃肠道疾病死亡病例(男7例,女9例),在死后24小时内尸解时进行了胃表面积测定,并据此提出术中判断切除胃2/3的标志线,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测量方法与结果一、在死后24小时的尸体,将食道下端,十二指肠第一段切断,将整个胃及胃周围血管一并取出。二、将胃铺平在自然状态,用玻璃板盖在胃上,描绘出胃的输廓及血管行径。  相似文献   
4.
多器官衰竭(MOF)、多系统衰竭或多系统脏器衰竭(MSOF)是指一个以上的系统与脏器不能自行维持其活动。MSOF这一名词首先为Tilney于1973年提出,认为是外科手术后一个没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创伤洽疗的改进,严重外伤与手术后造成伤病员死亡的脏器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以前主要死因为休克;其后为肾功能衰竭,60年代时造成死亡最突出的脏器为肺(如ARDS),70年代后致死主因已不是单一脏器的衰竭,而是多系统脏器进行性或序贯性的衰竭,故1975年Baue 称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均甚常见,预后差,肝受侵范围越大,生存期越短,平均生存期仅2~6个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局限于肝段或肝叶者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案,但切肝范围越大,死亡率越高,手术不能切除者则对放射、化疗、(包括肝动脉结扎与灌注)都未能显著提高疗效。七十年代由于选择性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与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创用了肝动脉栓塞。本文仅就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或继发性肝癌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道下端静脉破裂造成大出血时,在外科处理上有相当的困难。急症分流死亡率高,且手术大,受到病人一般情况与肝功不良的限制。在武汉医学院报告了胃底环扎术后,于国内很受重视,因手术较分流小,一般病例均可忍受,可收到立即止血之效。原法是在胃底作浆肌层切开,彻底结扎粘膜下血管后,将浆肌层缝回,此法较为合理,但于胃底后壁操作时很易将粘膜切破,胃内容溢出可能造成膈下感染,故一般不易迅速掌握。有人改作两分术,即将胃底前后壁全层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PLC)在广东甚为常见,死亡率也极高,依文献及我们的经验,PLC 的诊断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某些有关概念也有所更新,但在门诊中医生所见几皆为中、晚期病人,他们多转折各地求医而得不到有效治疗。82年以来我们对确诊的24例中、晚期 PLC 患者进行了肝动脉栓塞治疗,现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转入外科治疗,其中有些病人开腹即可查出明确的原因或出血部位,有的则不易判断,我们遇到过七次剖腹而未确诊者,为此,我们采用了两分法与内镜结合定位,自觉效果良好,特介绍如下。具体操作方法临床肯定了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内镜恐造成大出血,血管造影又无设备。可正中开腹作常规探查,此时仍未见明确原因,难以作出血定位者,于胃中部前壁纵向切开5~6cm,吸尽腔内积血积  相似文献   
9.
我院普外科自1983年3月至1986年10月,以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24例(26次肝叶切除),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并加以讨论。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20例,女4例;最小22岁,最大55岁。40~55岁18例,40岁以下6例。 2、症状与体征:本组患者主要症状为肝区痛,占79.16%(19/24),其次为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主要体征为上腹部肿块,占45.83%(11/24)。 3、肝炎、肝硬变病史:24例中有明确肝炎病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导管向腹主动脉各大分支注入造影剂显露血管的变位、畸形、破裂等变化,可诊断常法难以确诊的疾病,尤其是对占位性病变、胃肠缺血或出血性疾病有特殊诊断价值,并可作局部灌注治疗。1953年Seldinger报告了经皮动脉穿刺法,1965年(?)dman详细报导了选择性动脉造影的操作方法之后,国外广泛开展了此项技术证实了它在早期诊断上的重要地位,国内近年来也有少数报告,我院从1980年来共行消化系选择性动脉造影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