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2=0.03,P=0.86;66比49针次,χ2=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342)比0.64%(43/6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4;χ2=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P<0.01;χ2=6.43,P=0.01;χ2=12.14,P<0.01;χ2=13.74,P<0.01)。(3)在100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440)比0.65%(30/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4)。结论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Ⅰ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苏南地区1~14岁患儿同时出现变应性鼻炎(AR)和变应性结膜炎(AC)的特应性分布状态、临床特征,以及变应性鼻结膜炎与其他变应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集2015年6月~2015年9月114例1~14岁具有变应性鼻结膜炎症状的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患儿病史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年龄、病史月数、个人过敏史、父母过敏史。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 Allergy Screen)筛查共计19类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特异性lgE(specific IgE, sIgE)及血清总IgE水平。归纳该组患儿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分布状态, 按变应原类别及湿疹(EC)、荨麻疹或哮喘(AT)任一阳性分组分析各临床特征因子的影响作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特征与变应原致敏的相互关系。 结果 变应原筛查总阳性率为89.47%(102∕114);吸入组变应原、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89.47%(102∕114)、57.9%(66∕114);排名前四的过敏原分别为户尘螨、混合真菌、牛奶、狗毛皮屑。其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60.5%),其次为混合真菌(46.49%)、牛奶(27.19%)、狗毛皮屑(22.81%)。88.6%(101∕114)可确诊为变应性鼻结膜炎,其余可暂视为非变应性鼻结膜炎。变应原阳性102例,其中27例(26.5%)为单一阳性;75例(73.5%)伴发其他变应原阳性。114例中,仅7例(6.1%)表现为单一变应性疾病,107例(93.9%)伴有其他变应性疾病。联合变应性疾病排序情况为(AR+AC+AT+EC)>(AR+AC+EC)>(AR+AC)>(AR+AC+AT)。 结论 苏南地区1~14岁变应性鼻结膜炎患儿致敏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其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混合真菌 。变应性鼻结膜炎变应原致敏多为早发、复合致敏,联合发生多种变应性疾病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70例EV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检测正常,术后无特殊并发症.术后经开机康复训练6个月后,52例年龄≥3岁患者的声场测听言语频率平均听阈为25 ~ 40 dB nHL,平均(29.3±2.5)dB nHL.术后1年,10例年龄<3岁患者的IT-MAIS评分为26~ 38分,平均(31.9±3.6)分;44例年龄3~10岁患者的MAIS评分为25~40分,平均(35.1±4 3)分.结论 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EVAS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能坚持治疗并定期随访的90例对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资料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0例接受舌下免疫治疗(SLIT)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另30例只用鼻用激素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的症状评分(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症状评分)和症状总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鼻炎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12个月后较治疗6个月后鼻炎症状改善更显著(P<0.05),而单用激素组未再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较单用激素组无论6个月后还是12个月后症状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较单用激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