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主要类型是心源性脑栓塞和脑动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为纤维蛋白形成和血小板活化[1-3]。组织血浆酶原活化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治疗有助于破坏纤维凝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被认为是AIS最强有力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多排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参考价值,从而为脑缺血患者提供更为简便而又快速的筛选和检查方法。方法:入选2010至2013年期间高度怀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210例,其中踝臂异常组66例,踝臂正常组144例。入选的所有病例接受多排CT动态容积全脑灌注成像、颅脑CT血管造影及CT灌注成像。对所灌注参数图即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均由本院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估,并且通过ABI初步估计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入选的全部患者中有136例出现脑灌注异常,表现为MTT、TTP延长,CBV升高、正常或减低,CBF正常或减低。所测得的ABI异常组中,其中有25例脑灌注异常,ABI正常组有86例脑灌注异常,ABI异常组脑灌注阳性率(75.8%,25/33)高于ABI正常组(59.7%,86/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ABI异常组的相对MTT、相对TTP大于AB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预测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39.3%、35.6%、77.9%。结论:采用多排CT进行动态容积全脑灌注扫描可以早期、全面、准确评价早期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便于检测的ABI对分析评估和判断脑灌注异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ABI和多排CT灌注成像扫描可以对脑血管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赵伟  曲虹  丁美精  胡小辉 《安徽医学》2016,37(8):979-981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宣城中心医院住院的单髋或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24例,达比加群酯组(DE组)25例,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24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PT)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DE组和LMWH预防DVT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DE组和LMWH组患者在预防DVT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和LMWH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论 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均具有较好的预防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达比加群酯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早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及其与发病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AIS患者64例纳入AIS组,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和Th17/Treg比值。根据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37例及预后不良组27例。比较不同预后组患者的临床资料;Spearman分析Th17/Treg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IS患者90 d预后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入院时Th17/Treg水平对AIS患者进行预后的评估效率。结果:AIS组外周血Th17比例增高,Treg比例降低,Th17/Treg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外周血Th17/Tre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梗死灶体积和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1)。IL-6、NIHSS及梗死体积与Th17/Treg正相关(P0.001)。梗死灶体积和Th17/Treg是AIS患者90 d预后不良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h17/Treg预测AIS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28~0.971,P=0.000)。Th17/Treg最有效的截断值为3.775,此时预测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7.3%。结论:AIS患者早期外周外周血Th17/Treg增加,并对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缝合和电凝两种止血方式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0例确诊为单侧卵巢囊肿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缝合组和电凝组各75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分别采用缝合和电凝两种止血方式,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SH、LH、E2水平和采用阴道超声仪探测窦状卵泡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三种激素水平及窦状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缝合组的FSH和LH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电凝组;而电凝组的E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缝合组;电凝组的窦状卵泡数与术前相当,但明显高于缝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缝合止血方式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首选,能较大程度地保护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主要作用机制,并分析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乳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收治的60 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晚期患者,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2 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mTOR 和LC3-Ⅱ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 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TOR、LC3-II、Beclin-1、p62 和Atg5mRNA 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前后CD3+ 、CD4+ 、CD8+ 、CD4+ / CD8+ 及CD16+ /CD56+ 水平。结果: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总有效率56.67%。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后乳腺癌血清中CD3+ 、CD4+ 、CD4+ / CD8+ 、CD16+ / CD56+表达量显著升高,CD8+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相比,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mTOR 和p62 mRNA 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LC3-II、Beclin-1 和Atg5 mRNA 表达和蛋白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自噬相关蛋白介导的mTOR 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文中就高血压病、血流动力学、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与颅内动脉瘤形成机制密切相关的后天因素进行综述,对颅内动脉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变化以及与P-选择素基因S290N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基因M62I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 A)和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水平。并运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P-选择素基因S290N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基因M62I多态性。结果 PMA%在病例组与对照组、LAA与对照组、SAO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8,P=0.000)。PNA%在病例组与对照组、LAA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02)。PNA%在LAA组SELP基因S290N位点SS和SN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LA%在LAA组PSGL-1基因M62I位点MM、MI和Ⅱ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PMA和PNA与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有关,SELP基因S290N位点SN基因型以及PSGL-1基因M62I位点MM基因型会增加LAA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臁疮指发生于小腿下1/3内外侧的慢性溃疡,又称为"裤口毒"、"裙边疮"等,因其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经收口,每易因损伤而复发,俗称"老烂脚",西医称之为下肢慢性溃疡,多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笔者应用中药外治配合压迫疗法、健康宣教治疗臁疮,简便效廉,复发率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小辉  马雪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6):2148+2167-2148,2167
目的:探讨复方鲜竹沥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给予复方鲜竹沥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其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结果优70例,良12例,差1例。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鲜竹沥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辅助治疗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