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杜鹃花科金叶子属(Craibiodendron W.W.Smith)植物全世界共有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我国有5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及西藏。本科植物有毒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本科植物所特有的一类木藜芦烷型二萜(grayanoid),来源于木藜芦属(Leucothoe D.Don)、马醉木属(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功能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红曲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微量酚酸类化合物。综合采用UV,MS,IR,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分别为2-甲基-5-(2'R-甲基-4'-羟基-丁基)-肉桂酸(1)、5-(2'-羟基-6'-甲基苯基)-3-甲基呋喃-2-羧酸(2)、大豆黄素(3)、染料木素(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红曲属中发现,化合物3~4为首次从红曲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理白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1),六羟基胆甾烷-7-烯-6-酮(2),tylophorinidine(3),蔗糖(4),棕榈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壬二酸(8)。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功能红曲米中的微量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从红曲米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4个微量酚酸类化合物。综合采用uV,Ms,IR,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其分别为2-甲基-5-(2’R-甲基-4’-羟基-丁基)-肉桂酸(1)、5.(2’-羟基-6’-甲基苯基)-3-甲基呋喃-2-羧酸(2)、大豆黄素(3)、染料木素(4)。其中,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红曲属中发现,化合物3~4为首次从红曲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成乏氧显像剂FMISO的前体1-(2-硝基-1-咪唑基)-2-O-四氢吡喃基-3-O-甲苯磺酰基丙二醇(NITTP)。方法以甘油为原料,通过酯化、羟基保护以及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29%,结构经1H-NMR、13C-NMR、MS确证,本法生产成本低,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杜鹃花科金叶子属(Craibiodendron W.W.Smith)植物全世界共有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南部。我国有5种,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及西藏。本科植物有毒种类较多,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本科植物所特有的一类木藜芦烷型二萜(grayanoid),来源于木藜芦属(Leucothoe D.Don)、马醉木属(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可以产生结构多样、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新药发现提供了丰富的化合物资源。然而传统的研究模式已难以满足微生物源新药发现的需求,迫切需要新的研究模式。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基因组挖掘策略,探索了基因组导向的天然产物发现新模式。其中,基于自抗性基因的天然产物发掘策略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在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自抗性是保证产生毒性天然产物的微生物“杀敌不伤己”的关键。研究发现,这种自抗性基因还可为基因组挖掘及天然产物活性发现提供有效线索。综述总结了微生物中主要的自抗性机制、基于自抗性基因的基因组挖掘策略及其在天然产物发现中的应用;同时对相关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了简述,以期为新颖结构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