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肿瘤学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裸小鼠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慰萍  胡利富 《癌症》1989,8(4):247-251
  相似文献   
2.
3.
EBV编码的潜伏性膜蛋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利富 《癌症》2002,21(5):559-566
EBV编码的潜伏性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是近年来研究病毒在人类致癌作用中很受关注的信号传递蛋白。其中的LMP1由于能在鼻咽癌癌前病变的患者中检出,并能在体外使正常人上皮细胞转化成恶性变而受人关注。这种非受体蛋白能利用细胞内多种信号传递系统,调节和控制细胞的增生和凋亡,从而在癌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LMP1参与多样功能,但它的主导功能及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对LMP1和LMP2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EB病毒在流行病学上与鼻咽癌癌变密切有关。 应用体外转染法,将EBV—W(YH)片段导入RatI细胞,在20天时出现细胞交叉重叠生长的转化灶。经软琼脂生长筛选后,用分子杂交方法可在转化细胞DNA内检测到W片段的存在,转化细胞接种裸鼠后可生长肿瘤,并在肿瘤组织DNA中再次检测到EBV—W(YH)片段的存在,转化细胞染色体的原位杂交分析提示,在有些中期相染色体上有银粒出现。 以上结果说明,EBV—W(YH)基因片段已转染至细胞内,并能在大鼠细胞内复制,与肿瘤形成呈正相关,它可能对细胞的依赖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胡利富  Robin  F  李晓林  曹世龙  Kallin  B  顾健人  Klein  G 《肿瘤》1988,(6)
EB病毒可与人类的Burkitt淋巴瘤(BL)和鼻咽癌(NPC)有关。它又是引起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因,EB病毒在体外可转化人和某些灵长类动物的淋巴细胞使成为带有EB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LCL),当EB病毒注射绒猴皮下后可  相似文献   
6.
人鼻咽癌癌基因:Ha—r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对人鼻咽癌癌基因的研究结果。 人鼻咽癌活检组织DNA经二次体外转染N1H/3T3细胞及软琼脂生长,可得到典型生长的转化细胞灶,注射裸鼠后可形成肿瘤。转化细胞DNA经分子杂交可检测到人的顺序,提示人的转化顺序已进入小鼠纤维细胞内。 将上述具有肿瘤形成能力的30μg转化细胞DNA及其诱发肿瘤DNA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1,BamHl和HindⅢ酶解后,与已知各种癌基因的~(32)p标记探针杂交,可发现它们具有癌基因Ha-ras的特性,经BamHl酶切后。Ha-ras呈现6.6kb大小的专一条带,经HpaⅡ酶切后呈现0.7kb的条带。其它癌基因如N-ras,ki-ras,Met等都呈阴性。在某些转化细胞中,还可看到Ha-ras杂交片段的长度呈现出多态性,可能反映了转化活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7.
人体癌基因研究是当前肿瘤基础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在鼻咽癌中发现癌基因的报道。这类在演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又与细胞生长密切有关的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原癌基因形式存在,它们的表达受到时、空上的严格控制,对于细胞的  相似文献   
8.
胡利富  陈小君 《癌症》1989,8(5):338-341
  相似文献   
9.
某些疱疹类病毒的致癌潜能早已确定。来自各种人体恶性和非恶性肿瘤组织的DNA与体外用人疱疹组病毒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合成的标记互补RNA一起在硝酸纤维素薄膜上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编码的潜伏性膜蛋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利富 《癌症》2002,21(5):559-566
EBV编码的潜伏性膜蛋白(latentmembraneprotein,LMP)是近年来研究病毒在人类致癌作用中很受关注的信号传递蛋白.其中的LMP1由于能在鼻咽癌癌前病变的患者中检出,并能在体外使正常人上皮细胞转化成恶性变而受人关注.这种非受体蛋白能利用细胞内多种信号传递系统,调节和控制细胞的增生和凋亡,从而在癌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LMP1参与多样功能,但它的主导功能及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对LMP1和LMP2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