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依据分型标准分为轻、重两型,对各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舌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发热、乏力、干咳、气短、呼吸急促和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重型患者症状多且重,其中最明显的是乏力、气短、呼吸急促。2.普通型患者多见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偶见舌下静脉增粗增长;重型患者舌苔黄腻,随病情进展,舌质由红转暗,在疾病初期舌下静脉增宽较多见。3.重型患者胸片提示病变范围大,极期实变多。4.实验室检查示SaO2、CD3、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降低。重型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普通型患者,LDH,CK,HBDH高于普通型患者。结论:依据上述指标可判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型病例,并可据此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因淋巴瘤化疗后发生肝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生肝衰竭的原因和影响结局的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21例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在发生肝衰竭后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预后变化。结果 在21例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和化疗药物化疗;诱发肝衰竭的原因为HBV感染激活12例,药物性肝损伤5例,淋巴瘤肝脏浸润2例,HEV感染2例;常规综合措施护肝治疗,结果11例生存,10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4(4~40)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与死亡患者血清AST、Cr、INR和MELD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Cr和MELD评分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淋巴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毒学和肝功能变化,对合并HBV感染者,应及时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3.
63例SARS中医症候群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症候及舌象动态特征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63例SARS患者的症候、舌象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56例)、咳嗽(41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0例);中期(极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53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3例);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偶可见四肢乏力或困重(17例)、胸闷胸痛(13例)、低热(11例)、咳嗽(12例)、咳痰(11例)。(2)舌象:早期多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中期多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恢复期多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偶有舌质暗紫,苔薄白或白腻,偶有苔黄腻。(3)SARS患者早期白细胞、血小板及CD4^+、CD8^+ T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至恢复期均显著升高,与早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不同病期的中医症状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流行率的上升以及对其危害的全面认识,其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新的NAFLD病理学评分系统和病理学检查指征;在无创性诊断方面概述了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现有方法及最新进展,以及疾病进展风险因素;在治疗方面,描述了饮食控制要点,并介绍了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和避免静坐的三联运动方式;在药物治疗方面,介绍了维生素E和吡格列酮2个重点药物的优缺点。最后,简述了以疾病分级为基础的检测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慢性进展性肝病,且肝硬化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尤其腹水、血清、粪便的菌群变化与肝硬化的进展及并发症有关。但是,大多数患者因腹水、血液中的细菌丰度低无法进行有效的细菌培养,因此难以进行全面分析。二代测序技术的高通量和高速度优势可以用于病原体生物学及临床诊断,包括病原体检测和鉴定、菌株分型、微生物组学研究,从而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目前,二代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临床上对微生物群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15% ~ 35%[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EGV)及其程度.寻找无创指标预测EGV及其出血风险,以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HCV 1b基因型C区氨基酸70位点主要野生株(Arg-CGG,70w)和变异株(GIn-CAG,70M)的方法.方法 设计一对分别针对70 W和70 M的TaqMan MGB探针,建立一种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方法.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可达5拷贝/反应.进一步的克隆测序证实了新方法的可靠性.结论 建立了一套HCV 1b亚型C区氨基酸70变异的定量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研究70 W和70 M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9.
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内科治疗:荟萃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GV)初次出血后 ,6月内再出血发生率为60 %~70 % ,病死率高达30 %~60 %[1]。因此 ,如何预防其再出血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应用荟萃分析方法 ,探讨了心得安、内镜下硬化剂治疗(EVS)、结扎治疗(EVL)、EVS EVL、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五种方法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价值 ,为临床正确、合理选择内科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一、文献来源 :采用手工及MEDLINE检索1993年至1999年9月 ,英文期刊杂志文献20篇 ,国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GBvirusC)感染对慢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43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标本进行GBvirusC非结构蛋白5(NSS)抗原的检测,结合组织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组织中GBvirusC总检出率为24.5%,其中单纯GbvirusC感染占11.9%;单纯GBvirusC感染和病原不明组炎症活动度程度较轻,只有8.9%达到3—4级,显著低于HBV/HCV感染病例和GBviru SC&HBV/HCV混合感染组(26.5%)。结论:GBvirusC的致病性值得怀疑或者仅具有较弱的致病性,GBvirusC可能不是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它和HBV/HCV混合感染并不加重肝损害程度,不影响慢性肝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