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体质量55kg。2005-10-01因双肺侵润型肺结核入院行抗结核治疗。2005-11-10出现右下肢肿胀,B 超示右下肢浅、深静脉血栓形成。予尿激酶、肝素溶栓、抗凝治疗,无好转。2005-12-09突然出现晕厥倒在地上,主诉胸痛、呼吸困难,伴有咯血、口唇轻度紫绀和颈静脉怒张,随即出现血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3年。4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经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69.4%(34/49),生存最长者13年,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I期患者。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保证男性乳腺癌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广泛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其药理学活性主要依赖于肝脏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催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4-羟基-N.去甲基他莫昔芬(endoxifen)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肺癌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胜  夏旭 《医学综述》2003,9(1):36-38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 ,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就是一种有效治疗肺癌的新方法 ,它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 ,也称生物治疗。 1 982年Oldham提出生物反应调节剂 (BRM)概念以来 ,肿瘤的免疫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一些肿瘤学家把免疫治疗称为继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之后的第 4种肿瘤治疗模式。免疫治疗有时单独使用 ,但多数情况下用作辅助治疗。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 ,癌症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  相似文献   
5.
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黏液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可疑乳腺黏液癌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提示,其中171例病理变化证实乳腺黏液癌。结果 171例中,术前钼靶X线摄影提示乳腺癌127例,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的109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中等密度肿块影51例,局限性密度增高25例,毛刺样肿块48例,伴有簇样砂粒样钙化31例。超声显示为界限不清和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64例,界限清楚和形态规则实性肿块26例,囊实性肿块19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2%和63.7%。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对乳腺黏液癌有诊断价值,但前者优于后者,二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用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的117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61例,患者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加右丙亚胺(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比值为10:1);化疗组56例,常规接受接受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治疗.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两组采用心肌钙蛋白、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监测治疗前、治疗后每周期、治疗完成、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时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观察治疗的非心脏毒性.结果 与仅接受蒽环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接受右丙亚胺治疗的患者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蒽环类药物从第一次应用时对心脏就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右丙亚胺对其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肺癌免疫抑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胜  夏旭 《广东医学》2002,23(3):320-322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 ,近 5 0年来 ,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 ,死于癌症的男性患者中肺癌已居首位。自 2 0世纪 80年代起 ,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如美国等 ,肺癌的发病率占常见癌症的首位 ,为第一位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 ,此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多处于抑制状态。这一现象早在 70年代就引起国外学者的注意。由此开始研究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是病死率很高的并发症,临床治疗比较困难。自1990年始,我们采用二次开胸手术治疗6例,取得满意疗效。 6例患者术前均经食管X线钡餐、口服泛影葡胺或碘油造影,明确诊断为术后胸内吻合口漏。男4例,女2例,年龄  相似文献   
9.
刘鹏  吴爱国  王曦  唐军  肖祥胜  谢小明 《广东医学》2013,34(8):1176-1178
目的通过突变分析,探讨拮抗凋亡转录因子(AATF)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使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SGE)和直接测序技术对89例收治的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完整的AATF基因编码区进行分析。以210例匿名的非癌症患者血样作为对照,对突变频率进行评估。结果共发现7个变异位点,其中6个位于内含子,另外1个为位于外显子的错义突变,对它们在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中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未发现致病性倾向。结论本研究89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AATF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表明它们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肖祥胜  尹邦良 《广东医学》2002,23(8):801-803
目的 研究鱼精蛋白对离体人肺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3 6例肺部肿瘤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分离下肺叶 ,将肺血管随机分为A组 (n =9)、B组 (n =2 7)。A组不损伤血管内皮。用眼科镊子将B组血管内膜剥除 ,去除血管内皮细胞。A组 (加入鱼精蛋白 ) ;B组分为B1~B5小组。B1组 (加入鱼精蛋白 ,n =6) ,B2 组(肝素及鱼精蛋白 ,n =6) ,B3 组 (吲哚美辛 +鱼精蛋白 ,n =5 ) ,B4组 (吲哚美辛 +肝素 +鱼精蛋白 ,n =5 ) ,B5组 (生理盐水 ,n =5 ) ,各组鱼精蛋白浓度分别依次为 40 ,10 0 ,2 0 0 ,40 0 μg/ml,每隔 15min更换一次浓度。肝素浓度为 8u/ml,吲哚美辛浓度为 1× 10 -5mol/L。结果 鱼精蛋白在低浓度时对内皮完整肺动脉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在浓度为 40 0 μg/ml时 ,血管张力下降 ,与对照组 (B5组 )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鱼精蛋白及其与肝素复合物对去内皮肺动脉均有收缩作用 ,B1组与B5组 ,B2 组与B5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种收缩作用可被吲哚美辛抑制。B3 组与B1组 ,B4组与B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鱼精蛋白对离体人肺动脉的影响与血管内皮有关 ,内皮完整时显示出舒张功能 ,去内皮时显示出收缩功能 ;鱼精蛋白与肝素的复合物对离体人肺动脉的收缩作用可被吲哚美辛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