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2 8岁 ,因乏力 3个月 ,间断发热 1个月于 1999年 5月 19日第 1次入院。查体 :贫血貌 ,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 ,双腋可触及 2个约 0 .5cm× 0 .5cm的淋巴结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胸骨无压痛 ,心、肺无异常 ,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 :WBC 10 .6× 10 9 L ,Hb 87g L ,BPC 35× 10 9 L ,分类 :异常早幼粒细胞 0 .12 ,杆状核粒细胞 0 .36 ,分叶核粒细胞0 34,淋巴细胞 0 .15 ,单核细胞 0 .0 3。骨髓 :异常颗粒的早幼粒细胞 0 .6 0 0。POX染色强阳性 ,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a) ,给予维甲酸 2 0mg ,每日 3次 ,及DA(柔红…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1岁。全身弥漫性红斑伴严重瘙痒1年,多发淋巴结肿大3个月。PET/CT符合淋巴瘤;淋巴结病理: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伴不规则、扭曲、脑回样核;皮肤病理:非霍奇金T细胞淋巴瘤,呈蕈样肉芽肿改变。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以及外周血T细胞基因重排均为阳性,诊断为Sézary综合征。给予化疗等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更换为含有维布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红斑消退,瘙痒消失,淋巴结减小,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3.
4.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有文献报道称树突状细胞性肿瘤和组织细胞性肿瘤共占淋巴结或软组织肿瘤的比例小于1%[1],FDCS主要起源在树突网状细胞,多以侵及颈部与腋窝的淋巴结为主要临床表现。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也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疾病,进展迅速,致死率高,其主要特征为嗜血细胞多器官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过量生成导致的血细胞减少[2]。本文报道了1例滤泡树突状肉瘤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的诊疗经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介绍FCDS合并HPS相关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研究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病例,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为以后对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7.
干扰素与替比夫定联用致急性胰腺炎和乳酸酸中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干扰素α-2b300万IU,隔日1次肌内注射。4个月后因效果欠佳,加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口服,两药联用第9个月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第11个月停用两药。第15个月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随后又出现大便秘结及餐后上腹痛入院。实验室检查:pH值7.25,血乳酸11mmol/L,血清淀粉酶305U/L。给予补液、抗感染、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入院6d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中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53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浆suPAR进行检测,并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人血浆suPA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71、7.08,P〈0.01)。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明显升高组较非明显升高组髓外浸润发生率高,完全缓解率低(X^2=4.471、4.911,P〈0.05)。完全缓解后ANLL病人血浆suPA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3.304,P〈0.01)。④结论检测血浆suPAR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白血病病人疾病状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R-EPOCD(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与R-CD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双表达淋巴瘤(DEL)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33例DEL病人的临床资料,17例接受R-EPOCD方案化疗,16例接受R-CDOP方案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病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2例不同类型AL病人的RP、血小板(PLT),动态观察7例病人化疗过程中的RP、PLT的变化,并与12例健康查体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L初治组、复发难治组RP、PLT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7.320、6.950,q=4.318-5.897,P〈0.05)。缓解组化疗前RP高于化疗后(t=2.806,P〈0.05);未缓解组化疗前RP低于化疗后(t=3.128,P〈0.05)。7例初治AL病人骨髓抑制期RP、RP%低于骨髓恢复期(F=7.061、9.345,q=3.932~5.983,P〈0.05)。AL病人RP%与PLT呈负相关(r=-0.373,P〈0.05)。结论 RP可反映AL病人的不同病理状态,也是化疗后骨髓恢复的一个早期且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