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某镍冶炼厂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几种镍剂,给三种小鼠右腋皮下注射,每鼠5mg,观察62周。仅见镍精砂(主要含Ni_3S_2)有局部诱癌作用。其病理组织学表现以纤维肉瘤为主,亦见2例横纹肌肉瘤,大多数肿瘤分化差,有浸润性,个别发生肝、肺转移。此结果提示该厂环境中存在的镍精砂可能对人类也具有致癌危险性,在考虑劳保措施和职业癌的防治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C—Src基因表达产物PP60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327对35例食管鳞癌及22例癌旁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食管鳞癌、癌旁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PP6C—Src性率分别为65.7%(23/35)、100.0%(15/15)、57.1%(4/7),具有显著差异(P<0.05),鳞癌细胞PP60C—Src表达量高于癌旁增生及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不同分化程度(Ⅰ、Ⅱ、Ⅲ级)鳞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80%(8/10)、68.4%(13/19)、33.3%(2/6),无显著性差异(P>0.005),分化程度越高,PP60C—Src表达量越高(P<0.05)。结果提示,C—Src基因激活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其癌变过程中PP60C—Src表达量升高,并与食管鳞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TCLA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乳腺癌细胞(MCF-7),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EdU掺入试验研究TCLA对人正常肝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TCL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PAR-γ、P53、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用TCLA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50 μmol,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克隆形成下降(P<0.05)亦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EdU标记指数降低(P<0.05),AO/EB染色凋亡细胞增多(P<0.05),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RT-PCR检测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PAR-γ(P<0.05)、P53(P<0.05)、CASPASE-3(P<0.01)mRNA表达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TCLA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PAR3γ、P53、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作者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了生物素标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DNA探针,用斑点杂交检测宫颈癌组织DNA中HPV 16 DNA相关序列。在28例宫颈癌组织中,有16例呈HPV 16 DNA杂交阳性,阳性率为57%;4例正常宫颈组织呈阴性反应;4例宫颈慢性炎症中有1例呈阳性反应。实验阳性对照HPV 16质粒DNA呈杂交强阳性,以λ-噬菌体DNA及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DNA为实验阴性对照,均呈杂交阴性。结果证明,HPV的基因组存在于宫颈癌组织中,提示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本实验采用生物素标记HPV 16 DNA探针,检测特异性强,方法简便,为开展宫颈癌病毒病因的普查及其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芋粗提物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海芋粗提物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02)及肝癌细胞(SMMC-7721),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EdU掺入试验研究海芋粗提物对人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海芋粗提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PPARγ、Cyclin D1、Rb、P21、Bax、Bcl-2基因mRNA表达.结果:用不同浓度海芋粗提物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克隆形成下降(P<0.05);EdU标记指数降低(P<0.05);AO/EB染色凋亡细胞增多(P<0.01);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G0/G1期细胞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海芋粗提物(400μg/ml)处理后,PPARγ表达增加46.0%(P<0.01)、Cyclin D1降低43.7% (P<0.01)、Rb增加283.3%(P<0.01)、Bax增加77.1% (P<0.01)、Bcl-2降低24.8% (P<0.05).结论:海芋粗提物对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激活PPARγ,上调Rb、Bax基因表达,下调Cyclin D1、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求实验用c-src基因表达产物PP60(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327对56例贲门腺癌、36例癌旁组织及20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癌旁正常上皮、增生上皮、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94.4%(34/36)、71.4%(40/56)、60.0%(12/20)。腺癌及癌旁增生上皮PP60(c-src)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上皮(P<0.005)。不同组织学类型贲门腺癌PP60(c-src)阳性率分别为乳头状腺癌75.0%(6/8)、管状腺癌81.8%(18/22)、低分化腺癌50.0%(10/20)粘液腺癌100.0%(6/6),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粘液腺癌、管状腺癌的表达量高于乳头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P<0.005)。结果提示,c—src基因激活表达与贲门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其癌变过程中PP60(c-src)表达量升高,并与贲门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c-src基因表达产物pp60 ̄(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327)对35例食管鳞癌及22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食管鳞癌、癌旁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pp60 ̄(c-src)阳性率分别为65.7%(23/35)、100.0%(15/15)、57.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鳞癌细胞pp60 ̄(c-src)表达量高于癌旁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不同分化程度鳞癌(Ⅰ、Ⅱ、Ⅲ级)pp60 ̄(c-src)阳性率分别为80.0%(8/10),68.4%(13/19),33.3(2/6),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化程度越高,pp60 ̄(c-src)表达量越高(P<0.005)。结果揭示,c-src基因激活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其癌变过程中pp60 ̄(c-src)表达量升高,并与食管鳞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醋柳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MC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醋柳黄酮(TFH)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主动脉内MCP-1表达水平与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将12只12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醋柳黄酮[30 mg/(kg·d),n=4]、依那普利[10 mg/(kg·d),n=4]、氢氯噻嗪[25 mg/(kg·d),n=4]灌胃12周;另4只同周龄SHR和4只WKY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12周,作为阳性对照和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检测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管腔内径,ELISA检测血浆MCP-1浓度,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MCP-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CP-1水平.结果 12周后,醋柳黄酮组血压明显降低(P<0.05),其疗效与依那普利组和氢氯噻嗪组没有差异;在降压疗效没有差异下,醋柳黄酮对主动脉内中膜增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作用与依那普利没有差别,强于氢氯噻嗪(P<0.01),且醋柳黄酮亦同时抑制主动脉内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其作用与依那普利没有差异,强于氢氯噻嗪(P<0.01).结论 醋柳黄酮可明显降低SHR大鼠血压,其疗效与依那普利和氢氯噻嗪没有差异.醋柳黄酮可独立于降压作用外抑制主动脉内MCP-1表达和抑制主动脉内中膜增厚,其效果与依那普利没有差别.醋柳黄酮可能通过抑制MCP-1达到抑制主动脉内中膜增厚、保护靶器官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锌指蛋白 Zfp637真核表达质粒及稳定转染过表达细胞,并观察 Zfp637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小鼠脾脏组织cDNA作为模板扩增 Zfp637 DNA,定向插入到pEGFP-C3真核表达质粒中,酶切片段分析和测序鉴定以确定成功构建pEGFP- Zfp637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pEGFP-Zfp637重组质粒转染小鼠乳腺癌株EMT6细胞,并且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细胞( Zfp637-EMT6).荧光显微镜下对Zfp637进行亚细胞定位;RT-PCR检测Zfp637-EMT6细胞中Zfp637基因表达;同时观察细胞生长状况,MTT法测定Zfp637-EMT6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鉴定证实具有Zfp637全长cDNA序列,所建立的Zfp637-EMT6细胞能稳定过表达 Zfp637基因,并且其细胞生长增殖显著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pEGFP-Zfp637真核表达质粒,显示了 Zfp637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研究Zfp637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并将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DNA为探针,采用斑点杂交及Southern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4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HPV16DNA。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HPV 16DNA斑点及Southern杂交的阳性率为50%(12/24),癌旁组织为37%(9/24);经Bam H I酶切的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杂交后出现7.2kb的HPV16DNA特异性阳性区带;经Pst I酶切杂交后出现2.7kb、2.3kb、1.75kb、1.18kb四条HPV16DNA阳性区带;未经酶切者来发现阳性杂交带出现。提示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组确实存在于食管癌及癌旁组织DNA中,且多以整合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