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38例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患者中有效2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药物所致急性淤胆型肝病在改善肝功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相辅相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耿军辉  于洪波  肖建欣 《中外医疗》2009,28(26):164-165
目的了解应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象分为4组,第1组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第2组HBsAg阳性孕妇没有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第3组HBsAg阳性孕妇没有使用HBIG,其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第4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麦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2个月后测定HBsAg和抗-HBs。结果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BIG纽HBsAg阳性率1.26%低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68.45%高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免疫效果优于未使用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治疗效果及体会,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诊治3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天12例患儿体温均有明显下降,降至正常体温的有7例,另外5例体温高峰值也有下降。治疗后第3天又有4例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呕吐及肢体抖动明显减少,治疗后第4天体温均降至正常,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无易惊、呕吐等症状,疱疹明显减少。无意识障碍等严重病例。治愈20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最短3d,最长7d,平均5d。结论:羚角钩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时,退热明显,脑炎症状缓解较快,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秦芍退黄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确诊为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秦芍退黄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81.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旧、AST、TBIL、DBIL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芍退黄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健脾化瘀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证经验.方法 将2008-2011年172例高胆红素血症病人分为两组同期治疗,治疗组112例,运用中药口服及西药静点,对照组单纯西药静点,观察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增高.结论 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邱巍峰  肖建欣  李文霞 《河北医药》2012,34(7):1055-1056
假丝酵母菌病阴道炎的发病率占各类阴道炎的11.6%,诊断标准为:(1)临床症状:阴道干涩、烧灼、疼痛、瘙痒,可以伴或不伴尿急、尿痛及性交痛等症状,白带呈白色或黄绿色豆渣样或凝乳块状;(2)体征:阴道壁黏膜色红,充血,水肿,阴道内附着白色膜状或豆渣样分泌物;(3)实验室诊断:超高倍镜检查阴道分泌物可检出真菌或孢子[1].本实验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病阴道炎患者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年3月-6月住院的276例麻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6例患者中男151例,女125例,男女比例1.21∶1.发病高峰为4、5月份共183例(占66.30%).典型麻疹265例(占96.01%),非典型麻疹11例(占3.99%).并发症情况:支气管肺炎43例(占15.58%),急性喉炎18例(占6.52%),心肌损害125例(占45.29%),肝损害89例(占32.25%).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274例(占99.28%).麻疹疫苗接神情况:明确接种11例(占3.99%),未接种212例(占76.81%),不详53例(占19.20%).结论:本组病例资料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本年度麻疹发病率较往年发病率明显增高,且<8月和>15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此次麻疹流行可能与麻疹疫苗接种不规范,接种疫苗抗体滴度下降,及气候变化有关.临床特点为多数为典型麻疹(占96.01%),并发症多,<8月重型麻疹多,支气管肺炎以<3岁婴幼儿多见,成人肝损害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选择定州地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所生的婴儿468例,3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1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10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76%),无效率(5.07%)明显低于对照组(32.24%),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耿军辉  于洪波  肖建欣 《中外医疗》2010,29(1):108-108,110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选择我院产科19例孕期≤12周、HBsAg阳性、ALT在80~500之间、HBV-DNA≥104拷贝/mL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在风险告知,自愿的情况下口服拉米夫定100mgL/d至分娩,孕28、32、36周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并按0,1,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月龄时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2月龄时的血清乙肝五项。结果19例HBsAg阳性孕妇其ALT和HBVDNA分别为85~509U/L和3.82×10^4~6.07×10^7拷贝/mL,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d,用药时间为6~9个月,19例孕妇的ALT水平在分娩前均恢复至正常水平,HBV-DNA水平在分娩前下降至〈1×103拷贝/mL,未见妊娠并发症,出生时新生儿检测HBsAg均为阴性,随访至12月龄时检测HBsAg均为阴性,未见发育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能有效阻断母婴HBV传播,并能有效保护孕妇肝功能,未见婴儿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张锡纯先生诊治黄疸病的临证经验,张氏认为黄疸病位主要涉及脾、胃、肝、胆;主张首辨外感内伤;治疗上,重视审证求因,明辨疾病的寒热虚实属性,立足中焦,调理气机升降,善于运用经方加减化裁,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