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320排CT低心率患者单心跳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将241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122例,心率<65bpm;B组62例,65≤心率<80bpm;C组57例,心率≥80bpm.扫描完成后选用最佳的时相,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按照4分法将图像质量分类并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比较冠状动脉血管段的优良率、可评价比例的差异;记录各组的辐射剂量,用秩和检验比较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B、C三组冠状动脉血管段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46,P<0.05),可评价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99,P>0.05).所有病例共有5段冠状动脉不可评价.A、B、C三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3.79±2.32) mSv、(11.60±5.05)mSv、(16.52±6.36) mSv,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9.11,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辐射剂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39、-8.47、-4.32,P值均<0.017).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心率<65bpm的患者可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且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估算未成年患者头颅CT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278例头颅CT检查未成年患者。按未成人生长发育阶段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期组(0~3岁)、学龄前期组(4~7岁)、学龄期组(8~14岁)、青春期组(15~18岁)。使用MATLAB软件自动计算,并输出头颅的水等效直径(dw)、体型转换因子(f)、CTDIvol和SSDE。比较各组之间头颅体型大小和辐射剂量差异;同时比较组内CTDIvol和SSDE的差异;分析头颅dw和辐射剂量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CTDIvol和SSDE为(48.91±10.01) mGy和(44.92±7.91)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59,P <0.05)。婴幼儿期组和学龄前期组组内CTDIvol和SSDE平均为(37.26±11.84) mGy和(38.02±11.38) mGy、(41.50±8.8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时相融合的3D-CTA联合4D-CTA对颅底脑膜瘤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采用动态容积增强扫描技术。影像资料分为A组和B组。A组仅使用双时相融合3D-CTA技术,B组同时使用双时相融合3D-CTA和4D-CTA。评估内容包括肿瘤大小、脑膜瘤供血分型、肿瘤与颅骨和旁路血管的关系。结果两组对肿瘤前后径、左右径和脑膜瘤供血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评估的肿瘤上下径分别为(29.50±10.90)mm、(29.96±10.9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79,P<0.05)。B组评估肿瘤与颅骨和旁路动脉关系的手术符合率均高于A组,但肿瘤与颅骨关系的评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4);A、B两组评估肿瘤与旁路动脉关系的手术符合率分别为66.67%(18/27)、92.59%(25/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双时相融合的3D-CTA联合4D-CTA双后处理技术能完善颅底脑膜瘤术前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整CR后处理参数,分析其对不同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际应用作出更具针对性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39例髋关节正位影像资料,以关节面、骨小梁、肌间隙、皮下脂肪作为评价对象,观察参数调整前后的影像显示情况,并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具体为多级图像对比度放大技术4.0、边缘增强3.5、减低噪声4.5、动态范围压缩3.5的参数调整对关节面、皮下脂肪显示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改善骨小梁、肌间隙视觉质量,并且对于后者的影响更显著。结论:优化后的参数能够提高部分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在临床实际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对急性不典型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9例表现为急性胸痛行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检查的连续病例资料。对比剂使用三期双流速方案同时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胸主动脉,并测量三大血管强化CT值,评价图像质量及右心腔对比剂伪影。以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肺动脉、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均得到良好强化。可诊断冠状动脉血管段比例为95.69%,仅有2例右心腔对比剂伪影影响右冠状动脉评价。所有患者中,22例结果为阴性,肺栓塞13例;胸主动脉病变16例,其中主动脉夹层9例,壁内血肿2例,穿透性溃疡3例,胸主动脉瘤2例;冠状动脉病变为17例,其中7例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以血管段为计算单位,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为90.91%、97.65%、83.33%、98.81%、96.88%。结论320排CT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能快速排查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胸主动脉病因,是急性胸痛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CT动态血管成像的4D-CTA对术前评估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对34例颅内脑膜瘤患者行颅脑CT动态容积扫描。分别对图像进行3D-CTA、4D-CTA相关后处理,对比3D-CTA、4D-CTA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供血动脉以及肿瘤与颅骨、过路动脉、周围静脉系统关系的差异。结果 3D-CTA、4D-CTA显示肿瘤大小及肿瘤供血动脉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CTA显示70.59%(24/34)有明确引流静脉,低于4D-CTA所示94.12%(32/34,P0.05)。3D-CTA、4D-CTA显示肿瘤与颅骨关系的准确率分别为91.18%(31/34)和97.06%(33/34),肿瘤与过路动脉关系的准确率分别为87.50%(21/24)、95.83%(23/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动态血管成像能够准确显示脑膜瘤大小、供血动脉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术前评估脑膜瘤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利用扫描范围中心层面有效直径(effective diameter, deff)和水当量直径(water equivalent diameter, dw)计算成人头颅CT扫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 SSDE)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111例头颅CT检查的成人患者。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将111例患者的头颅CT SSDE数据进行 SSDEdeff 和 SSDEdw 两种方法计算,记为A组和B组,分别以中心层面deffdw的体型转换系数(size dependent specific conversion factor,f)与标称CTDIvol乘积计算SSDE。计算A、B两组的体径、f和SSDE。以扫描容积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gross)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计算SSDE的准确度。结果 A、B两组的体径、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87,z=-9.242,P<0.05)。A、B两组的SSDE分别为 (56.20±2.66)和(53.49±2.48) m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6.687,P<0.05)。A、B两组中deffdw比较(r=0.873,R2=0.761)、SSDEdeff与SSDEdw比较(r=0.974,R2=0.949)均为正相关(P<0.05)。SSDEdeff 与SSDEgross比较(r=0.900,R2=0.809)、SSDEdw与SSDEgross比较(r=0.904,R2=0.817),亦为正相关(P<0.05)。以SSDEgross为参考,SSDEdeff、SSDEdw估算辐射剂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34和0.78 mGy,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38%和1.4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7 mGy (2.17%)和1.06 mGy (1.91%)。SSDEdw与SSDEgross 估算剂量数值分布相近,SSDEdeff 和SSDEdw的四分位间距、全距的剂量分布分别为3.22和2.39 mGy、13.65和12.48 mGy。结论 基于中心层面SSDEdw与SSDEgross的一致性,且优于SSDEdeff,因此,SSDEdw可替代SSDEgross作为头颅CT扫描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在急性胸痛检查中的应用。 方法 对170例心率≤70次/min的心肺血管一站式成像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病例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的前瞻组(P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回顾组(R)。重建所有病例冠状动脉、肺动脉、胸主动脉图像,评价图像质量并完成诊断,同时比较分析2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结果 2组满足管腔评价的血管段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前瞻组和回顾组肺动脉[分别为(383.00±53.64)、(366.48±60.96)HU]、冠状动脉[分别为(426.31±79.75)、(407.49±91.00)HU]、胸主动脉[分别为(416.53±63.44)、(413.58±58.62)HU]、图像噪声(分别为20.46±5.84、18.55±4.67)、信噪比(分别为22.06±6.47、23.13±5.76)、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5.12±5.43、15.92±4.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有效剂量分别为(11.85±3.90)、(20.06±3.27)mSv,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肺血管一站式扫描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并保证诊断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估超低剂量胸部CT平扫(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对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量化和风险分类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4月至10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同时行标准钙化积分CT(CACS-CT)和ULD-CT扫描的患者115例。CACS-CT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120 kVp序列扫描,重建卷积核为Qr36(CACS-CT Qr组)。ULD-CT采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锡滤过100 kVp(Sn100 kVp)扫描,分别采用标准卷积核Qr36(ULD-CT Qr组)和钙感知卷积核Sa36(ULD-CT Sa组)重建两组图像。以CACS-CT的CAC检出结果为参照,计算ULD-CT检测CAC的准确性,并使用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CAC检测一致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图评估扫描协议间CACS量化的一致性,使用加权kappa评估扫描协议间风险分类的一致性。 结果:CACS-CT Qr组中66.96%(77/115)的患者发现CAC。以CACS-CT Qr组的CAC检出为对照,ULD-CT Qr和ULD-CT Sa检测CAC的敏感性分别为96.1%和97.4%,特异性均为94.73% ( k= 0.902,0.921)。ULD-CT Qr和ULD-CT Sa的CACS均低于CACS-CT Qr(3.6、6.2 vs. 8.5, P<0.001),但均与CACS-CT Qr有强相关性( r= 0.983, P<0.001)。ULD-CT Sa与CACS-CT Qr间CACS的平均差值(12.33)更小,一致性更好(ICC=0.992)。ULD-CT Sa与CACS-CT Qr风险分类的一致性(加权 k= 0.936)相对较高,重新分类率6.08%(7/115)较低。ULD-CT的有效辐射剂量比CACS-CT减少了约77.22%。 结论:非心电门控ULD-CT联合钙感知算法评估CACS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