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震荡又称Berlin水肿,发生在眼球受挫伤后几小时[1],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性眼底病变。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视网膜震荡72例78只眼,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中,男51例57只眼,女21例21只眼;年龄14~54岁,平均38岁。受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3岁,工人。因“右眼铁屑崩伤视物不清半小时”于2004年7月23日以“右眼球内磁性异物”入院。入院时查体:右眼视力0.2,眼压T2,角膜缘7点位有1长约5mm纵向全层裂口,有少量玻璃体嵌顿,角膜透明。前房稍浅,前房下方Ⅰ级积血。瞳孔圆。晶状体透明在位,眼底未查。左眼视力1.0,眼前段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眶CT示:右眼内金属异物,  相似文献   
3.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原来被视为手术禁忌的难治性白内障.现在都得到了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白内障是葡萄膜炎常见的并发症,可直接由炎症本身引起,也可由治疗葡萄膜炎的药物,尤其是皮质类固醇引起。我们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引起的白内障,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0例14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诊1-12个月,14例复发,复发率为10%。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能有效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是目前医疗条件下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桓台县进行视力残疾重新鉴定的残疾人的等级分布、主要致残原因及性别差异,为地区防盲、治盲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桓台县进行视力残疾重新鉴定并明确诊断的视残患者560例。记录患者的眼部情况,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废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并明确致残原因。不同致残原因所致盲和低视力频数分布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男性299名和女性261名,性别没有明显差异。560名视残患者中盲442例(78.93%),其中一级372例(66.43%),二级70例(12.50%);低视力118例(21.07%),其中三级50例(8.93%),四级68例(12.14%)。白内障22例(3.93%),其中盲4.1%,低视力3.4%。盲与低视力主要致病原因的构成不完全相同(χ2=32.79, P<0.01)。致盲病因主要为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29.4%)、视网膜、色素膜病变(23.5%),而致低视力病因主要为视网膜、色素膜病变(32.4%)、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23.7%)。结论桓台县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确定的视力残疾中盲患者明显多于低视力患者,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以及视网膜、色素膜病变分别是致盲和低视力的首要原因,其中白内障所占比率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测定对原发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无异常改变 ,探讨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 1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 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 2 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全血比粘度 (包括高切、低切 )、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患者及对照组均采取严格的筛选标准 ,年龄及性别均匹配。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采用毛细血管粘度计测定 ,红细胞压积采用离心沉淀法测定 ,纤维蛋白原采用双缩脲法 ,用 72 1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P <0 .0 1) ,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闭角型青光眼组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1~ P <0 .0 5 ) ;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具有高粘滞血症 ,血液流变学因素参与了原发性  相似文献   
7.
1传统给药方式的局限性 近年来,人们在优化药物在眼内靶组织的转运和维持药物在该组织中的有效浓度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大部分眼病的药物治疗仍继续采用眼表局部点滴的方法.由于角膜上皮形成的阻碍液体交换的强大屏障以及泪液引流和溢出而导致的大量的角膜前丢失,限制局部药物充分吸收.据估计,仅有低于5%的局部用药量可透过角膜进入眼内组织,其大部分是通过富含血管的结膜基质和睑缘静脉结膜途径全身吸收的[1].尽管最后到达眼前房组织的量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局部用药仍然是有效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采用了较高的药物浓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提高局部用药的眼部接触时间和转运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包括油膏、凝胶、脂质体和各种维持和控释的底物,如结膜嵌入物(Ocusert)、骨胶原屏障、水凝胶晶体等;更新的局部药物转运系统应用聚合凝胶、胶质系统和环化糊精,这一应用将为局部药物治疗学提供新的活力[2].  相似文献   
8.
Duane综合征又称眼球后退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我们遇到过一家3代6人同患此征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降低眼压为目的的抗青光眼手术已有近150年的历史.Mackenzie于1830年首先描述了巩膜造瘘术,但成功率很低.1857年,Critchett设计出嵌顿虹膜的巩膜造瘘术,但由于发生了交感性眼炎,限制了该手术的广泛应用.1867年,Deweker做了前巩膜造瘘术,在前房角处造一个瘘口,使房水离开眼球,认识到只有"滤过作用"持续存在的患者才能获得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为白内障手术并发症,近年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其发病率有所下降,目前大多数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为0.05%~0.13%[1],但其具有严重的破坏性,严重损害眼内结构及视力,治疗棘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收集2004年1月—2014年12月共计3681例白内障手术病例资料,有5例(5眼)记录发生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现将有关治疗措施及愈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