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TP)与HSV-Ⅱ型及HPV6,11型感染的关系。方法7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手术所取的输卵管石蜡包埋组织,提取DNA模版,应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SV-Ⅱ及HPV6,11型,同时设对照组48例,每次实验均用经病理证实为尖锐湿疣的石蜡标本作为阳性对照。结果78例输卵管妊娠组织中HSV-Ⅱ阳性1例,HPV阳性7例,HSV-Ⅱ、HPV6,11型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HPV6,11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的发生与HPV6,11型有关,与HSV-Ⅱ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于幼儿骨的多发性KHE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的观察,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儿以下肢跛行为症状,影像学示骨多发不规则骨破坏区,周围见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影向外突出.临床未见卡梅综合征(Kabasach-Merritt syndrome,KMS).光镜下肿瘤由增生的小血管和梭形细胞构成,呈不规则结节状或分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并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排列呈巢,似肾小球样结构,后者边缘有月牙状血管裂隙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1、CD34强阳性表达,部分细胞SMA和D2-40阳性,上皮样细胞CK阴性.结论 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儿童和婴幼儿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卡波西肉瘤和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彻底切除是治疗KHE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附5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TCL)是一种临床少见、预后差的疾病,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分析ET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ETCL的认识,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7月~2004年1收治的5例ETCL患者的内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D45RO、CD3、CD56、CD20、CD79α、CD68、Ly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BV感染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5例ETCL患者均无肠病史,多发生于青年男性,4例发病年龄为24~38岁,病程进展迅猛,确诊后4个月内死亡.病变多发生于结肠和小肠,1例与胃部同时发生,均为多发性溃疡性病变.肿瘤细胞为多形性T细胞,组织学形态为多形性淋巴细胞弥散分布,有血管中心性浸润,淋巴上皮病变,大片或多灶性坏死为特征.5例患者肿瘤组织CD45RO和TCR-γ基因重排均为阳性,1例CD56阳性且EBV阳性.结论:ETCL多发生于青年男性,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病程发展迅猛,预后差,病损肠管表现为多发性溃疡,TCR-γ链克隆性重排,多数为自然杀伤(NK)样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有EBV感染的ETCL为NK样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papillarymesothelioma,WDPM)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WDPM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中2例患者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另l例患者因为伴发腹水出现下腹胀痛。肿瘤肉眼特点为大网膜及盆腔腹膜、卵巢、输卵管表面见多个或聚集呈小簇或散在的白色透明的粟粒状小结节,卵巢均呈囊实性,囊腔为主,囊内可见白色透亮的粟粒状小结节。病变的组织学特点为瘤细胞排列呈粗短的乳头状结构,乳头问质为纤维血管轴心,一般无分级,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扁平的上皮细胞,细胞大小一致,无异型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检查calretinin、MesothelialCell、CK5/6、EMA均为阳性。结论WDPM是一种可长期带瘤生存并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低度恶性间皮瘤,根据手术情况联合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改善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份口腔鳞癌组织的EphA2和FAK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比较,同时分析口腔鳞癌EphA2和FAK的表达和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phA2和FAK在口腔鳞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口腔鳞癌EphA2和FAK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A2与FAK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0.431,P<0.05)。结论:EphA2和F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共同作用,对于两者的综合评价有望作为判断口腔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及选择治疗新靶点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8例乳腺P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PTs大体上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且呈分叶状。肿瘤由具有双层排列的上皮成分以及过度生长的间质成分组成。根据间质的过度生长程度、细胞的异型程度、核分裂数、有无异源性成分以及肿瘤性坏死等继发性改变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级别。结论乳腺PTs病理学形态分为三级: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PTs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从良性到恶性均容易复发,治疗上首选手术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24例肺癌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肺总量(TLC)],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呼吸肌疲劳、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及肺功能指标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FMA评分及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行根治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放松式康复训练护理,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肺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