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坏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恶性赘生性疾病引起,该症诊断上有一定难度,常常尸解时才被发现;主要的症状有骨痛、发热;骨髓抽吸及活检有特征性改变,有时在骨髓检查中可发现癌细胞,该症主要的治疗是对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荷叶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荷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TLC法对荷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结果与结论:显示荷叶中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展开体系以正丁醇:醋酸:水(4:1:5)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HM)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住院接受化疗的327例HM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感染发生率为33.6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占40.85%;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43.33%)、革兰阳性菌(33.33%)和真菌(23.34%);急性白血病和各类复发的HM患者感染率最高,达70.58%;粒细胞缺乏与无粒细胞缺乏者感染率分别是69.39%和18.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M患者感染率高,尤以急性白血病和各类复发的HM患者及粒细胞缺乏者为甚,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3岁,汉族,安徽籍。2003年8月起出现反复解酱油色小便,以清晨为明显,伴头昏、乏力、心悸、气促,单位体检时发现“贫血”,随即就诊我科。当时查体: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胸骨无压痛,浅表淋巴结、肝脾未触及,皮肤无出血点。入院后检查血常规Hb66g/L,骨髓象符合增生性贫血,酸溶血及糖水实验阳性,Rous’实验阳性,骨髓CD55Ⅱ类细胞53.20%,Ⅲ类细胞17.80%,CD59Ⅱ类细胞90.70%,Ⅲ类细胞6.03%。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相似文献   
5.
杨弘  聂波 《哈尔滨医药》2014,34(1):38-38
目的 研究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4例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间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患者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疗效优异,止血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WT1基因在50例白血病患者及8例正常人、3例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分析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白血病转归、预后等的关系.结果:RT~PCR检测WT1基因的灵敏性为10^-4.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2例,17例WT1表达阳性(77.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1例,6例WT1表达阳性(54.5%);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AMLL)1例WT1表达阳性;提示FAB分型中各型急性白血病均可呈阳性表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其中慢性期8例WT1表达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MI-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MI-1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 BMI-1基因在对照组中无表达;K562细胞株中呈阳性表达;CML组中的阳性率为15.4 %,其中CML慢性期(CML-CP)与CML急变期(CML-AP)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L组中无表达;AL组中阳性率为47.1 %。结论 BMI-1基因在白血病中存在较高的表达,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可能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1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经1年常规治疗无效,施行无照射预处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移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后5天为O,持续25天,第31天>05×109/L,第39天>15×109/L;血小板9天为0,持续28天,第37天>20×109/L;+45天骨髓增生活跃,各系各阶段细胞比例基本正常;血清球蛋白从移植前80g/L降至29g/L;第55天IgM由原325g/L降至28g/L;第65天外周血常规恢复正常。观察9个月,各项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指标均正常。结论本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施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国内首例,已获植活,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简称PRCA)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红细胞疾病,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继发性者约半数以上合并胸腺瘤。迄今世界各国报告的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的病例已逾百例。国内林氏於1980年首先报  相似文献   
10.
原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近年来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各地均有陆续报道。我科收治过数例,其中一例表现特殊,特予报告和讨论。患者男,56岁。于1987年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立疹样皮疹,不痒。伴双下肢及颜面浮肿、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曾诊断为“药物性皮疹”,用激素治疗后好转,但日晒后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