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治疗伤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由家长选择拟好的两种方案分为氧氟沙星组与头孢哌酮两组。氧氟沙星按10-1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头孢哌酮按100-1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培养及肝功能等检查,并记录开始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氧氟沙星的疗效优于头孢哌酮。结论:氧氟沙星以其低毒、廉价、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结合8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转为癫痫和出现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的情况。结果复发共43例。其中,各种危险因素的例数分别为:惊厥家族史20例、初次发作年龄<1岁8例,初发体温<38.5℃8例,复杂型热性惊厥19例,围产期异常11例(P<0.01或0.05)。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共10例;转为癫痫的各种危险因素分别为:初次发作年龄<1岁5例,热性惊厥反复发作9例,复杂型(CFC)6例,惊厥家族史7例(P<0.01或0.05);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2例(2.44%)。结论热性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初次发作年龄、复杂型热性惊厥及围产期异常有关;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和惊厥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男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对3487例铁路职工进行常规体格检查,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同时进行B超肝脏超声诊断。将结果录入微机,对男性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487例男性体检者诊断脂肪肝963例,其发生率为27.6%,脂肪肝组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与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有关,控制体重、血压、血糖和纠正血脂异常,是防止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治疗后8小时,治疗组有效率达91%,PaO2升至82.8±13.4mmHg,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其预计值百分比增至67.5%±6.2%;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两组治疗后PaC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频喷射雾化吸入利多卡因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聂景海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48-1249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和氧氟沙星治伤寒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伤寒患儿按家长选择拟好的两种治疗方案分为氧氟沙星组(n=42)与头孢哌酮组(n=62)。氧氟沙星组氧氟沙星按10~15mg·kg-1·d-1剂量,分2次静脉滴注;头孢哌酮组头孢哌酮按100~150mg·kg-1·d-1剂量,分2次静脉滴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培养及肝功能等检查,并记录开始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氧氟沙星组的临床疗效(100%)优于头孢哌酮组(90.32%)(u=2.1,P<0.05),氧氟沙星组开始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均优于头孢哌酮组。结论氧氟沙星以其低毒、廉价、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辨证使用中成药治疗普通感冒的必要性。方法:对照观察清开灵、穿琥宁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并对各中医证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风热证、暑湿证疗效均优于风寒证,而穿琥宁治疗风寒型感冒疗效明显优于清开灵(P<0.05)。结论:穿琥宁、清开灵均适用于普通感冒的治疗,但穿琥宁对风寒证的疗效较好。临床上应用中药制剂治疗普通感冒,仍须辨证论治,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何季  聂景海  李月桂 《中外医疗》2009,28(13):63-64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影响。方法 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ICAM-1。结果 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ICAM-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显著改善A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降低血清ICAM-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