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住院的6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该病以年长儿居多,呼吸系统感染可能是DCM发病的诱因或启动因素之一。心脏扩大是DCM诊断的基本条件。DCM病情危重,心力衰竭表现重;心律失常是DCM的重要特征,尤以窦性心动过速和异位搏动最常见。心脏彩色超声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且可评价心肌病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62例DCM患儿经综合治疗好转出院38例(61%),死亡11例(18%)。提示医生应注重临床资料,提高对DCM的认识,强调早期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肉碱缺乏症性心肌病患儿血浆循环游离线粒体DNA(ccf-mtDN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科病房收治的7例以心肌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CD)患儿(PCD组)、同期就诊的1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DCM组)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液样本,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血浆ccf-mtDNA水平并比较其差异, 分析PCD组中血浆ccf-mtDNA水平与血游离肉碱水平、心功能的相关性, 并监测PCD组应用左旋肉碱治疗后ccf-mtDNA的水平变化。3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PC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 PCD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 变量间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CD组、DCM组患儿血浆ccf-mtDNA水平分别为3.69×106(1.09×106~7.26×106)拷贝/L、0.99×106(0.25×106~4.10×106)拷贝/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遗传性心肌病,以心腔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小梁间深陷的隐窝为特征。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以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在NVM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心脏移植。本病预后差异大,病死率高,但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9岁,因反复出现夜间惊醒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夜间惊醒表现为入睡后突然惊醒,自觉“心跳快”,伴有心慌、恐惧感,数分钟后入睡,每夜3~4次,近1个月较前频繁。病程中无发热,白天精神不振,无其他不适症状,下肢皮疹5~6年。患儿平素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家族史。体查:T 36.8℃,P 80次/min,R 24次/min,BP 98/66 mm Hg,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掌跖无红斑及硬肿,眼结膜无充血,口唇无充血及杨梅舌改变,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正常,心率80次/min,心律不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双下肢可见陈旧性紫癜样皮疹,肺、腹、神经系统及四肢体查无异常。心脏彩超示:短轴缩短率(FS):34%,射血分数(EF):64%,左右冠状动脉起始位置正常,左冠状动脉内经3.1 mm,右冠状动脉瘤样增宽,走形迂曲,扩张不均匀,起始处内径12.3 mm,远端较宽处内径21 mm,较窄处内径8 mm,较宽处凸向右室,右室流出道及流入道无明显狭窄,未见破口。超声提示:右冠状动脉瘤(图1)。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率变异性增高。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血常规示:WBC 5.03×109/L, NE%0.42,LY%0.49,MO%0.06,RBC 4.30×1012/L, HGB 120 g/L,PLT 143×109/L;肌酸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正常;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均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0.86 mg/L(正常范围0~3 mg/L),B型钠尿肽前体123.0 pg/mL(正常范围0~125 pg/mL)。详细追问病史,其父亲回忆患儿约3岁时曾高热,持续约1周,全身皮疹,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故考虑临床诊断:川崎病(KD),右冠状动脉瘤。治疗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每日1 g/kg)静脉滴注2 d,营养心肌治疗,并口服阿司匹林片(每日5 mg/kg)及双嘧达莫片(每日3 mg/kg)。1周后转入上一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前降支(LAD)轻度心肌桥,右冠状动脉瘤(近端)(分叶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示:右侧冠状动脉近、中段冠状动脉瘤形成,累及右冠状动脉出口至远端,冠LAD及回旋支(LCX)未见明显狭窄或瘤样扩张改变(图2)。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术中探查:右冠状动脉近端局部形成动脉瘤(50 mm×30 mm×20 mm),瘤径约20 mm,瘤体浸入右室游离壁心肌内。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营养心肌治疗。术后夜间惊醒症状消失,出院后继续按原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及双嘧达莫,出院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示:FS:33%,EF:64%。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内径6.3 mm,距起始部约7 mm处,可见管状血管强回声影,宽2.9 mm;左冠状动脉内径3.3 mm (图3)。随访2个月,现患儿学习生活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鸟苷酸环化酶(GC)在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内的表达及其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4~5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以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小鼠模型;通过比色法检测NO的变化,RT-PCR法测定外周血GCmRNA,HE、VG染色观察心肌损害程度.结果 ①小鼠感染3个月后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减退[LVEF(61.74±7.47)%比(91.59±1.38)%];6个月后心室壁活动度明显减弱,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减退[6个月LVEF为(50.38±12.91)%),9个月(46.57±8.32)%],与3、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NO水平1个月(40.48±9.89)μmol/L、3个月(46.37±11.23)μmol/L、6个月(74.57±15.26)μmol/L逐渐升高,9个月(32.54±7.63)μmol/L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25.09±5.54)μ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实验组GCmRNA表达于CVB3感染1个月(0.575±0.081)、3个月(0.763±0.056)、6个月(0.835±0.044)逐渐升高,与对照组(0.441±0.0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个月(0.482±0.037)虽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NO表达与心肌病理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48,P<0.05),GC mRNA表达量与NO亦呈显著正相关(r=0.613,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小鼠的心肌内表达了NO、GC,与心肌损害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微量元素锌(Zn)在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42例VMC患儿及23例正常健康儿的血清NO、Zn水平。结果:急性期VMC患儿血清NO含量为(61.35±18.92)μmol/L,较对照组(23.81±5.37)μmol/L、恢复期(33.95±8.86)μmol/L患儿明显升高(P<0.01);而急性期VMC患儿血清Zn浓度为(76.81±11.05)μmol/L,较对照组(116.28±11.76)μmol/L、恢复期(89.75±9.90)μmol/L患儿降低(P<0.01);VMC患儿急性期NO与Zn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O、Zn含量变化与VM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与川崎病(KD)预后的关系。方法:选自2005年5月~2010年5月于该院儿科诊治的、发热7天以内的KD患儿,共271例,均符合第3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将271例KD患儿分为重症感染组和非重症感染组〔参照小儿危重症评分法(草案)〕。重症感染组73例,包括重症肺炎44例(其中17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滴度≥1∶160),病毒性脑炎20例,败血症9例。非重症感染组198例。结果:重症感染组年龄<1岁的人数与非重症感染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性别为男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血小板<350×109/L、血沉>60 mm/h,C-反应蛋白>45 mg/L人数明显高于非重症感染组(P<0.05);而红细胞压积<0.35、血清清蛋白<35 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36 h后,重症感染组热退例数少于非重症感染组(χ2=13.155,P<0.05);1个月内存在冠状动脉(冠脉)扩张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P>0.05);6个月后残留冠脉扩张者,重症感染组高于非重症感染组(χ2=4.595,P<0.05)。结论:①重症感染患儿其冠脉病变危险因素的几率较高,提示重症感染可作为KD预后不良的早期指标之一。②KD合并重症感染患儿对IVIG治疗反应较差,并易发生冠脉扩张。因此,对KD合并重症感染患儿应提高认识,及早治疗,警惕其发生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电图特点及DCM并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68例1998年1月至 2010年3月住院的 DCM 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心律失常及严重程度分为3组:严重心律失常组(42例),非严重心律失常组(20例),无心律失常组(6例),比较各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68例DCM患儿心电图均存在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91%)和异位搏动(86%)最常见。严重心律失常组LVED(74±6 mm)大于非严重心律失常组(65±4 mm)和无心律失常组(61±3 mm);非严重心律失常组LVED亦大于无心律失常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组LVEF、LVFS 分别是(30±11)%、(22±4)%,低于非严重心律失常组[(37±12)%、(28±5)%]和无心律失常组[(45±9)%、(34±7)%]; 非严重心律失常组LVEF、LVFS亦低于无心律失常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M患儿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和异位搏动最常见;心律失常是DCM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心室大小、心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