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瘤     
胰岛紊瘤又名β细胞瘤或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是胰岛β细胞分泌过多胰岛素引起阵发性低血糖、癫痫样发作、平衡失调等一系列中枢性神经精神症状。它在尸捡中因仅1/5有症状出现,故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发现有增多趋势。我院从1964年5月至1983年10月共收治13例,都作了手术治疗,其中1例是赴大别山区巡回医疗时,在简陋的条件下施行手术切除的。现就该13例诊断和治疗分忻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2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达11年,平均3.1年。术前空腹血糖在18mg/dl~46mg/dl 之间,平均35.5mg/dl,发作时血糖在14.7mg/dl~38mg/dl 之间,平均24.8mg/dl(在农村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在尸检中因仅1/5有临床症状,故发现很少。我院自1964年以来,共收治胰岛细胞瘤5例,都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例未切到肿瘤,故术后仍  相似文献   
3.
肝内结石,一般均系胆色素结石,在肝内胆管形成,可以下降至胆总管。本文仅就手术中所见结石位于肝内胆管者加以分析,不包括肝内无结石而胆总管内有色素结石之病例。本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十年来,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本院近11年间共收治60岁以上患者518例,占全院胆道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17.1%。一、老年患者的特点他们的胃酸较低,易发生上行性感染;结缔纤维组织增加,胆总管壁弹性差,胆汁易淤滞而引起胆道感染和形成结石。随年龄的增高,胆囊结石发病率也随之增高。Newmann在1420例尸检中发现:60~69岁组胆囊结石为38.6%;70~79岁组为42%;80岁以上组竟高达53.3%。Reiss报道,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高低与高龄、无功能的胆囊有关,年龄越高,发病率越高,在高危组中(有黄疸、胆总管直径大于13mm)为56.5%。随胆囊结石时间的增长,急性胆囊炎和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也增加。其特点是:病程进展快,休克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胆道外科中,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有相当数量的病人手术后仍出现症状,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10—50%。其中不少病人,需行再次或多次手术。我院自1951—1963年2月为胆囊炎及胆石症190例施行了各种胆道手  相似文献   
6.
<正> 本院自1975年8月至1986年7月,收治胆道系统良性疾病3026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518例,占全部胆道良性疾病的17.1%;死亡21例,病死率为4.0%。本文对21例死亡病例作以下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5例;61~65岁10例,~70岁3例,~75岁4例,~79岁4例,平均年龄为67.8岁。就诊时间平均为发病后10天左右。本组患者右上腹,剑突卞疼痛20例,发热畏寒15例,黄疸12例。右上腹、剑突下有压痛反跳痛肌卫18例,白细胞总数>15×10~9/L17例,中性>80%19例。13例手术患者中无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手术后併发甲状旁腺机能不足,大多为手术时误将甲状旁腺与甲状腺一併切除,或由于手术时钳夹结扎甲状旁腺而致甲状旁腺机能不足。至于因甲状腺下动脈被结扎使甲状腺血液供给不足而引起之甲状旁腺机能不足,值得怀疑,因为甲状腺后壁有气管动脈、喉上动脈、咽升动脈及食管动脈等分支与甲状腺均有交通支相通,不易引起血供不足。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併发急性大出血,尽管是上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但仍然是内、外科医师经常面临处理上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部分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外科治疗上的几个问题提出讨论。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大出血的诊断问题: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很多,本症需与食管静脉曲张、胃癌、十二指肠憩室、胃粘膜脱出、胃炎、食管裂孔疝、小肠肿瘤、结肠疾患、血液病、胆道出血等疾病相鉴别。近年来在消化道出血原因中,尚提到一种以往较少注意的疾病,称Mallory—Weiss病。它是由于剧烈噁心呕吐引起食  相似文献   
9.
自1877年EcK在动物实验表明:门静脉一体循环之间建立分流,即EcK氏瘘能获得生存以来。至1945年Whipple才首先在临床上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施行门一腔静脉分流术取得成功。其后,1947年Blakemore等证明了门体分流术可降低门脉压,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并发症。近年来,我国对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工作亦取得许多进展。至70年代末,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在国内外仍然是一个难题。疗效和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0.
自1959年底开始,在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后,我们即广泛地开展了电针穴位麻醉临床各科手术的应用,及有关机制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并成立了“电针穴位麻醉研究小组,参加该研究组的有前后期近十个科室。兹根据一年半来(1959年底至1961年夏)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成果,作一概括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