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七中人参皂甙对老年鼠血液中抗氧化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8例实验小鼠模型的研究以期为三七中人参皂甙单体Rb1及Rg1的抗衰老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探讨其抗衰老的机理。20月抗衰老实验组小鼠分别按90mg/kg体重给予三七个参皂甙Rb1,Rg1,连续给药30d,断头取血测工细胞超氧化物睦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连花清瘟结合西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现有证据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连花清瘟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筛选文献并按照相关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238例早孕妇女分为3组 A组药物流产后予缩宫素10μ肌肉注射一次,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治疗.B组药物流产方法同A组,排出孕囊后肌肉注射缩宫素针10μ一次,同时加服米非司酮片50mg,每12小时一次,共2次,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治疗.C组药物流产方法同A组,排出孕囊后肌肉注射缩宫素针10μ一次,同时加服米索前列醇片0.2mg,每12小时一次,共2次,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治疗.结果 B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少于A、C组(P<0.05),且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 米非司酮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效果显著,同时能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出血量及宫腔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 cyclase,AC)是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下游的关键信号分子,通过调节环腺苷-3',5'-一磷酸(c AMP)的合成调控多种细胞功能,从而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了9个跨膜AC亚型(AC1~9,mACs)和1个可溶性AC(sAC,也称为AC10),各亚型在不同组织细胞膜微筏(脂筏)中存在差异性表达,由于不同亚型间具有非特异的交叉协同性或拮抗性,各亚型的非选择性激活/抑制会带来很多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目前还缺乏特异性的激动剂和抑制剂。认识和了解AC各亚型的研究现状,对进一步研究各亚型特异性激动剂/抑制剂及未来靶向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七中人参皂甙对老年鼠血浆脂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56只实验小鼠分成4组,即青年正常对照组;人参皂甙Rb1抗衰老实验组;人参皂甙Rg1抗衰老实验组;衰老模型组,抗衰老实验组分别按90mg/kg体重灌胃给于三七人参皂甙Rb1,Rg1,给药30d,处死取血抗凝,测定鼠血浆中脂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与衰老的相关性。结果:给药实验组鼠血浆中脂质及代谢产物明显降低,与衰老模型组比较,Rb1给药实验组小鼠胆固醇(TC)平均降低51.20%,P<0.01;甘油三脂(TG)降低35.34%,P<0.05;丙二醛(MDA)平均降低47.0%,P<0.01,而Rg1给药实验组平均降低38.50%,P<0.05;TG降低26.28%,P<0.05;MDA降低25.9%,P<0.05,结果表明,三七中单体人参皂甙Rb1均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显著降低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显示有一定的延缓衰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艾曲泊帕是一种小分子非肽类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TPORA)。本研究对艾曲泊帕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进行信号挖掘,总结相关ADE临床特征和用药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and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运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对艾曲泊帕的ADE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FAERS数据库中共收集到以艾曲泊帕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18 135份,共涉及ADE 48 640条(1份报告可能涉及多个ADE),阳性信号中以血小板计数降低、死亡、血小板计数升高等较为常见,网硬蛋白升高、骨髓网状纤维化、克隆进化等ADE信号强度较高,与艾曲泊帕的使用具有强相关。结论:临床在使用艾曲泊帕时,应密切关注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角度评价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CAPSTONE-1临床试验所获数据(阿得贝利单抗组230例,化疗组232例),建立马尔可夫模型模拟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疾病过程。分别计算每组的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QALYs)、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与单纯化疗方案(依托泊苷联合卡铂)相比,在考虑慈善援助的情景下,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的ICER为157128.79元·QALY-1,在不考虑慈善援助的条件下,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的ICER为351367.27元·QALY-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效用值和阿得贝利单抗的价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对比单纯化疗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在中国现有的经济水平下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考虑慈善赠药时,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概率为44.5%。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10 mg或15 mg)在预防亚洲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栓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小剂量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CNKI、VIP、WanFang Data、FMRS和Geenmedical数据库,搜集小剂量利伐沙班(试验组)对比华法林常规治疗(对照组)预防亚洲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1月15日。通过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累计1 8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eto OR=0.57,95%CI(0.34,0.97),P=0.04],两组的大出血发生率[Peto OR=0.96,95%CI(0.59,1.57),P=0.89]、小出血发生率[Peto OR=0.73,95%CI(0.52,1.02),P=0.07]、死亡事件发生率[Peto OR=1.00,95%CI(0.20,4.95),P=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小剂量利伐沙班(10 mg或15 mg)在预防亚洲NVAF患者发生血栓中的有效性较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茶碱联合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茶碱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随机对照 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按照改良的Jadad 评分表评价文献质量,并采用 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合计14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 示, 茶碱与噻托溴铵联用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SMD=0.52,95%CI(0.33,0.71),P < 0.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reFEV1%)[MD=5.05,95%CI(3.86,6.24),P < 0.001]、第1秒用力 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SMD = 0.70,95%CI(0.34,1.05),P < 0.001]、用力肺活量(FVC) [MD = 0.21,95%CI(0.14,0.29),P < 0.001]、深吸气量(IC)[MD = 0.33,95%CI(0.23,0.42),P < 0.001],明显降低患 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SMD = -0.96,95%CI(-1.35,-0.58),P < 0.001]、mMRC评分[MD = -0.66,95% CI(-0.87,-0.44),P < 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6WMD)[SMD = 0.68,95%CI (-0.24,1.60),P = 0.15]与再次入院时间[MD = -0.10,95%CI(-0.38,0.18),P = 0.48]以及急性加重次数[SMD = - 0.36,95%CI(-0.74,0.02),P = 0.0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茶碱与噻托溴铵联用可改善稳 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乙素(scutellarin,SCU)为我国传统中药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以及防治其它类型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现代 药理学研究表明,SCU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靶点的药理作用特点,但其靶点相关分子作用机制并不清楚。近 年来基于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药理学,适用于研究多靶点药物作用机制,可以预测药物作用靶点,构 建药物-靶点-疾病的相互作用网络,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线索和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采用网络药理学方 法,研究探讨黄酮类化合物以及SCU网络药理学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SCU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后续的分子 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