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葡萄糖耐量异常和正常孕妇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段血糖值比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09例孕24~36周孕妇的75gOGTT资料,按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将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n=60)、妊娠期葡萄糖耐量损害组(GIGT组,n=156)和正常葡萄糖耐量组(NGT组,n=1693)。根据75gOGTT中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负荷后1、2、3h血糖值(PG1h、PG2h、PG3h)分别计算各组PG3h/FPG、PG2h/FPG、PG1h/FPG、PG3h/PG1h、PG2h/PG1h、PG3h/PG2h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DM组与GIGT组各比值之间以及三组间PG3h/FPG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组和GIGT组PG2h/FPG、PG1h/FPG均明显高于NGT组(P<0.05),而两组PG3h/PG1h、PG2h/PG1h和PG3h/PG2h均小于NGT组(P<0.05)。结论葡萄糖耐量正常与异常孕妇的75gOGTT各时段血糖值比值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74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情况;将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高血压疾病(PHD)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Ⅰ组)、轻度子痫前期组(Ⅱ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Ⅲ组),比较3组孕妇不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GCT、OGTT)、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结果:(1)6748例孕妇发生PHD252例,发生率3.7%(252/6748),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1402例,发生率20.8%(1402/6748);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82例并发PHD,发生率5.8%(82/1402);糖代谢正常孕妇PHD发生率为3.2%(170/5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8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PHD患者中,糖尿病合并妊娠(DM)、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妊娠期50g葡萄糖筛查(GCT)(+)的PHD发生率分别为8.5%(12/141),7.9%(45/571),3.4%(9/265),3.8%(16/425);DM、GDM组与GIGT、GC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DM组与GD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GIGT组与GCT(+)组相比及两组与糖代谢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0.535)。(3)8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PHD患者,妊娠期高血压(Ⅰ组)27例、轻度子痫前期(Ⅱ组)24例、重度子痫前期(Ⅲ组)31例,3组血糖(GCT、OGTT)、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随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调查上海市区不同人群的口腔原虫的感染情况。从齿垢物取标本作新鲜涂片法检查。在450人中齿龈内阿米巴和口腔毛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1.78%和1.11%。口腔科门诊患者的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高达28.37%,而正常人的感染率仅为10.71%,两组差异非常显著。提示这两种原虫的感染与年龄有关,其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以及两种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7例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 对7例HELLP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性HELLP 3例,部分性HELLP 4例,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分娩方式与孕产妇、围生儿结局.结果 7例HELLP综合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妊高征表现,完全性HELLP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部分性HELLP组(P<0.05),其余各项实验室数据两组相比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7例HELLP中1例死胎先于利凡诺引产,引产失败予剖宫取胎;6例HELLP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均为早产,3例胎盘早剥,2例产后出血,终止妊娠的平均天数214.7±11.4天,新生儿重度窒息5例.结论 HELLP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一旦诊断,终止妊娠是治疗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妊娠晚期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4岁 ,孕 1产 0。身高 1.73米 ,非孕时体重 5 9kg。平素月经规则 ,末次月经 1998年 11月 2 8日 ,既往无糖尿病史 ,无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在外院产前检查 ,无高血压、贫血、蛋白尿史。孕期喜食西瓜 ,喜饮糖水。孕期体重增加 9kg。孕 2 4周行 5 0克糖筛查(GCT)为 7.6 m mol/ L。孕 32周拒绝复查GCT。孕 35 5 周出现咽痛、鼻塞、发热 ,体温达 38℃ ,伴恶心呕吐、嗜睡 ,到 级保健网治疗 ,给以输液 (5 %~ 10 %葡萄糖液 )。因孕 36 1 周 ,神志不清 ,昏迷 12 h,胎死宫内于 1999年 8月 9日转入我院。入院检查 …  相似文献   
6.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时对母儿健康危害较大,尤其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则孕产妇死亡率高且围产儿死亡率亦高达35%。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并发酮症及酮症酸中毒8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高血糖与正常孕妇中骨代谢特点的差异,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骨代谢的相关性,为妊娠期代谢性骨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高血糖组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和妊娠期间的糖尿病组(DIP),比较正常组、GDM及DIP孕妇的25-羟维生素D、PTH、血清游离钙、骨吸收指标物(β-CTX)、骨形成指标物(N-MID、PINP)等标记物的异同。结果:正常组、GDM、DIP组孕妇的年龄、BMI及Hb A1c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的孕周、血清游离钙及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孕妇的血清PTH水平明显高于GDM组和DIP组(P0.05),而GDM组及DIP组无显著差异。正常组的β-CTX、PINP低于高血糖组(P0.05),GDM组与DIP组无明显差异,3组的N-MID无明显差异。正常组Hb A1c与骨代谢标记物无明显相关性;GDM组和DIP组与骨代谢标志物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高血糖组的骨代谢状态表现为骨吸收及骨形成均增高,且随着Hb A1c水平的升高,其与骨代谢的相关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时宫颈去留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以评价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问卷及妇科检查随机调查33例子宫次全切(以下称次全切组)与35例子宫全切(以下称全切组)患术后的性功能,大小便等情况。结果:次全切组与全切组对术后患的性交次数,性欲.性高潮.性交不适及性交困难的影响和对大小便的影响差异无显意义,仅性交时阴道湿润度一项全切组较差(P-0.01)。68例中有32人次于手术前后曾接受医师的咨询,认为对康复有帮助。结论:全切组术后性交时阴道湿润度变差。认为在子宫切除时,如患宫颈无严重疾患,有随访条件,年龄较轻,要求保留宫颈.可选择子宫次全切除,加强对患的心理调整,对身心康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葡萄糖耐量异常和正常孕妇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时段血糖值比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 909例孕24~36周孕妇的75 g OGTT资料,按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将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n=60)、妊娠期葡萄糖耐量损害组(GIGT组,n=156)和正常葡萄糖耐量组(NGT组,n=1 693).根据75 g OGTT中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负荷后1、2、3 h血糖值(PG1h、PG2h、PG3h)分别计算各组PG3h/FPG、PG2h/FPG、PG1h/FPG、PG3h/PG1h、 PG2h/PG1h、PG3h/PG2h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DM组与GIGT组各比值之间以及三组间PG3h/FPG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GDM组和GIGT组PG2h/FPG、PG1h/FPG均明显高于NGT组(P<0.05),而两组PG3h/PG1h、PG2h/PG1h和PG3h/PG2h均小于NGT组(P<0.05).结论 葡萄糖耐量正常与异常孕妇的75g OGTT各时段血糖值比值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子宫切除术时宫颈去留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剑蓉  陈玲玲 《上海医学》2000,23(12):733-733,737
既往认为子宫次全切除后宫颈残端发生癌的概率大于未切子宫的宫颈 ,但近代研究证实 ,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都很低[1,2 ] ,相反 ,有的医生认为若切除宫颈则会影响今后的性功能 ,使不少学者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作用与价值作了重新评价。我们随机调查了6 8例子宫全切除与次全切除患者术后的性功能 ,大小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 ,旨在为子宫切除时选择术式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1995年 1月至 1998年 9月在我院因子宫良性疾患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中 ,剔除有并发症和附件切除者 ,从中随机抽样调查 6 8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