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估球囊扩张支架在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经治的12例由大脑中动脉段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大脑中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手术,每位患者均有DSA全脑血管造影资料,1例为急症,术前一次服用氯吡咯雷300mg,择期11例术前3天口服氯吡咯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全程静脉肝素化,再次行脑血管造影,确定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并据此选择直径2.5mm,长度为8~10mm的球囊扩张支架系统,扩张压力为6~8Kpa。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狭窄程度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1例患者因颈内动脉虹吸段严重迂曲,支架未能通过而放弃手术,其余11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1枚,支架释放后大脑中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5.6%降为术后的5.7%。术中1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灌注综合症,给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溶栓后再通,其余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以TIA为主的患者临床疗效最为显著。所有患者随访1~4年,10例患者未出现与治疗血管相关的脑缺血事件,1例患者于术后半年因再次出现缺血性卒中发作而住院治疗。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程度不等的再狭窄。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治疗SMCAS在本组病例是安全的,且短期疗效肯定,但中远期再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较高,有一定比例的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癫痫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被确诊为癫痫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并与中国成人常模对照,分析其结果。结果60例癫痫患者家属中有36例(60%)存在肯定的焦虑。结论癫痫患者家属因患者的疾病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变化。我们研究发现,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同时与药物副作用、疗效、癫痫发作类型等有密切关系。医生需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癫痫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方法 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0例被确诊为癫痫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并与中国成人常模对照,分析其结果.结果 60例癫痫患者家属中有36例(60%)存在肯定的焦虑.结论 癫痫患者家属因患者的疾病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变化.我们研究发现,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同时与药物副作用、疗效、癫痫发作类型等有密切关系.医生需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CT)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LPA在CT的发生以及病情演变过程中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作用,为临床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比色法监测30例CT患者病后24 h内、7、21 d的血浆LPA浓度,并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CT患者在发病24 h内同时测定血脂水平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分别对CT患者发病24 h以内的血浆LPA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患者发病24 h内血浆LPA含量明显升高(P<0.01);发病7 d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发病21 dC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血浆LPA浓度与CSS评分呈正相关(r=0.523,P<0.01).发病后24 h内血浆LPA浓度与血清LDL无显著相关性(r=0.282,P>0.05).结论 CT患者急性期血浆LPA水平升高,而后随着病情的稳定、好转,血浆LPA水平逐渐下降,至发病3周时LPA指标接近于正常水平.发病24 h内LPA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血浆LPA的变化反映了脑血栓形成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可作为CT性脑梗死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5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功能康复指导、语言功能锻炼、吞咽功能锻炼、心理康复指导,加强肌力变化,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所有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入院与出院时肌力和El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干预,对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10月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情况,探讨手术适应证,操作技术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应对措施,评价动静脉联合溶栓术治疗CVS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①21例病例均行CTV或MRV检查并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患者,记录每位患者的发病时间、介入手术前的治疗情况及疗效。②血管内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股动脉、股静脉置鞘,全程静脉肝素化后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术中导丝、导管及球囊等辅助碎栓。③探讨手术时期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总结手术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评价手术疗效及安全性。④随访。结果:21例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治疗时间为1~10周,平均2.7周,术前均有过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有2例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均不明显。21例患者入院后12~48 h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给予动脉溶栓、脑静脉窦内接触溶栓、塑形导丝及球囊辅助机械碎栓及微导管留置接触溶栓等联合处理,14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1例无变化。疗效与病程有关,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2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碎栓球囊破裂,无特殊处理,1例浅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停止手术给予对症处理,于1周后二次手术溶栓治愈。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2%(20/21),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1)。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均存活,其中1例无变化患者的视力完全丧失并伴神经功能损害,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结论: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CVST是安全有效的;适应证是病程在8周以内的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能让病程超过2月的部分患者获益;并发症主要与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在药物长期控制前后SPECT异常灌注灶的动态变化。方法对77例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前后检查发作间期SPECT和长程EE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显像示异常灌注灶治疗前后无变化者占39.0%,有变化者占61.0%。治疗前异常灌注灶123个,治疗后71个,治疗前后总变化52个(42.2%)。治疗后SPECT扫描正常14例(18.2%),较治疗前的5例(6.5%)增加。长程EEG治疗前后改变36.6%(26/71),痫性放电消失42.6%。SPECT异常灌注灶动态变化模式有5种:低/高灌注灶转化为高/低灌注灶;正常转化为低/高灌注灶或相反;单灶转化为多灶或相反;高-低灌注灶同时存在;发作期间的高灌注。结论抗癫痫药物长期控制后SPECT异常灌注灶的动态变化模式为5种,对于认识癫痫的复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参照Zealonga线检法改进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再灌注前30min尾静脉注射SOD(2000U/100g),测定大鼠血清SOD活性及IL-6水平,并观察梗塞灶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源性SOD可使血清SOD活性增高、IL-6水平下降以及梗塞灶体积缩小、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降低(P〈0.05)。结论外源性SOD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抑制IL-6的合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还与强化机体抗氧化系统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