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菌不仅是乳腺炎等常见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还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乳腺内部组织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它们的存在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等途径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进一步探索细菌对乳腺癌的影响,将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等提供新的思...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贵州妇幼保健专科联盟"为例,分析贵州地区紧密型专科联盟提升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能力的成效,为进一步优化贵州妇幼保健机构之间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通过在区域内建立贵州妇幼保健专科联盟,采取业务指导、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监控、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帮扶措施,打通预约挂号、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8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记物,根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Ⅰ、Ⅱ、Ⅲ、Ⅳ、Ⅴ组,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比较各组HBVDNA阳性检出率及水平。结果Ⅰ组("大三阳"组)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达100.0%,平均水平为5.10×107 copy/mL,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乙肝两对半"全阴"组)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为0.0%,平均水平为1.11×102 copy/mL。结论单独采用ELISA定性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辅以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及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儿科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高热惊厥婴幼儿,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研究实际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50例患儿的高热惊厥症状得到有效遏制.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任何后遗症.结论:及时迅速地干预控制惊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高热,对治疗和护理高热惊厥患儿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次数.科学的护理方法同样能避免后遗症的发生,提高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及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生长趋化因子-α(GRO-α)和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与脓毒症预后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20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76例脓毒症患者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76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脓毒症组患者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34例。检测外周血TGF-β1基因多态性,比较外周血IL-8、CRP、GRO-α和U-HBP水平,并分析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IL-8、CRP、GRO-α和U-H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TGF-β1 rs1800471位点CC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CG基因、G等位基因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患者生存组IL-8、CRP、GRO-α和U-HBP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TGF-β1 rs1800471位点CC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死亡组,CG基因、G等位基因低于死亡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 (SME -EPMA)等手段 ,研究了CO -MgO -ALO3 -SiO2 -PO -F系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 (MBG)在兔和狗股骨中种植后和机体骨结合的情况 ,实验表明材料在种植界面上形成了一条宽约 10 μm左右的钙化程度高的过渡结合带 ,和骨组织间形成骨性的化学键合 ,MBG是生物活性材料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种植界面的观察研究(摘要)@丁宁$上海市牙病中心防治所!200011 @林自强$上海市牙病中心防治所!200011 @陈鸿道$上海市牙病中心防治所!200011 @罗澜$中…  相似文献   
7.
罗澜  董华  王静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7):917-919
目的 调查公安县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水平,了解水痘易感人群特征,为水痘、带状疱疹预防控制措施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9月在公安县随机抽选4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调查400~500名健康人群(参与研究时未患有水痘或带状疱疹者)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进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不同特征的健康人群VZV-IgG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的1 850人中,男性930人,女性920人;年龄最小1岁,最大83岁。户籍所在地以本地为主,占85.64%。检出VZV-IgG抗体阳性1 562份,抗体阳性率为84.43%,VZV-IgG抗体浓度几何均数为1 046.64 mIU/mL。女性、10~29岁、户籍所在地为本地、有水痘疫苗接史、有带状疱疹患病史及水痘患病史的健康人群血清VZV-IgG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 公安县健康人群VZV-IgG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水痘疫苗接种史、带状疱疹患病史、水痘患病史的健康人群血清VZV-IgG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针对防疫年龄人群,加强防疫宣教,提高防疫意识,同时增强老年人群身体素质对降低水痘、带状疱疹患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敌草快(DQ)在我国农业的广泛应用,主动或被动接触DQ中毒的患者逐年增多。因尚无特效解毒剂,重症DQ中毒患者,尤其是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衰竭(ARF)者病死率较高。肾脏为DQ中毒损伤的靶器官,研究发现,线粒体在DQ中毒肾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DQ中毒后诱导氧化应激使活性氧(ROS)过量产生,致使线粒体损伤,导致肾近曲小管凋亡;另一方面,DQ中毒后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膜去极化,激活了自我防御机制-线粒体自噬以清除受损线粒体,最终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本文作者将对线粒体自噬在DQ中毒致肾近曲小管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DQ中毒急性肾损伤机制,为临床DQ中毒AKI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T淋巴细胞黏附和极化过程的完成需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与其配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结合。本研究旨在探讨体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黏附和极化的影响。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使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D4^+T细胞,加入rhG-CSF体外培养24 h,检测CD4^+T细胞接受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和ICAM-1信号刺激后细胞的黏附和极化的能力。结果显示,实验组(体外rh G-CSF作用后的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黏附比例为(61.9±5.9)%,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68.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外rh G-CSF作用后的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的极化比例为(24.3±4.3)%,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4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rh G-CSF能抑制健康者外周血CD4^+T细胞黏附和极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CAR(CD138-CD28-CD3ζ)-NK细胞,探讨CAR(CD138-CD28-CD3ζ)-NK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把抗CD138scFv-CD28-CD3连接到pc DNA3.1质粒,使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后感染NK92MI细胞系,应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株;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R在NK92MI细胞系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MI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107a的能力。结果:经过基因工程技术,体外构建了CAR基因片段,基因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正确。通过病毒包装技术,获得表达该片段的病毒株。经过病毒转染实验,获得表达CAR融合蛋白的稳转NK细胞株。PCR及Western blot证实,CAR融合蛋白在NK细胞表达。细胞杀伤实验证实CAR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107a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杀伤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效应。结论:CAR能在体外构建并在NK92细胞表面表达,CARNK细胞能杀伤表达CD138抗原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从而发挥抗骨髓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