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素减退性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美观.白癜风、无色素痣和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等色素减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和治疗不尽相同,但均以色素脱火斑为主要特征,临床鉴别有时较为困难.概述这几种色素减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治疗等方面的最近研究进展,以提高对色素减退性疾病的认识,帮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组合皮下组织蒂皮瓣对鼻翼全层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外科收治的11例鼻翼基底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女6例,男5例,年龄56~87岁(平均70岁)。患者肿瘤切除后均形成鼻翼全层缺损,先沿面颊部内侧设计一个皮瓣,翻转180°修复鼻黏膜形成衬里,再沿同侧鼻唇沟方向设计一个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继发缺损及肿瘤术后缺损处的外层皮肤。结果 术后缺损平均直径1.8 cm(范围1.5~2.5 cm),衬里直径平均0.9 cm(范围0.6~1.5 cm)。7 d后拆线,伤口愈合,无并发症,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随访1~13个月,平均6个月,瘢痕成熟后,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此外,在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复合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鼻翼全层缺损安全有效,具有供区隐蔽性好、颜色匹配度高、Ⅰ期手术修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2岁,因面部红斑10余年,伴上唇赘生物3个月,于2009年4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斑,边界清楚,无瘙痒、疼痛等症状,3个月前上唇出现粟粒大小的肿物,表面略粗糙,质硬,未予重视,皮损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未行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的凋亡与表皮片移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取44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的正常腹部皮肤和白斑区皮肤,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KC的凋亡状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KC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8、9及bcl-2、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TUNEL结果显示,皮损区阳性细胞数与供皮区皮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阳性反应定位于KC的胞膜与胞质,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表皮的中下层.白斑区Caspase 3有19例表达为阳性,而供皮区皮肤为9例.白斑区Caspase 8和9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和16例,供皮区皮肤分别为5和4例.P53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都为阴性;Bcl-2在皮损区为阴性,供皮区皮肤中表达为弱阳性.表皮片移植失败组供皮区皮肤中凋亡的KC数目(15.83±2.69)明显多于移植成功组供皮区皮肤(9.24±1.80).结论 白癜风患者皮损区KC凋亡比供皮区皮肤明显,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8、9表达升高.KC凋亡可能与移植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蒂皮瓣在修复皮肤肿瘤切除术后面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9例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19例,年龄55 ± 7.3岁(范围42 ~ 80岁),包括基底细胞癌15例,鳞状细胞癌10例,角化棘皮瘤5例和日光角化病9例。术后缺损面积1.5 cm × 3.0 cm ~ 8.0 cm × 4.5 cm。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后缺损脂肪蒂皮瓣修复治疗,术后24 h观察皮瓣存活情况,术后1、3个月及之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皮瓣的外形、质地及与周围组织的匹配度等。结果 39例患者术后24 h,切口均无感染,皮瓣存活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皮瓣长与蒂宽比大于3∶1,为下睑部缺损,经处理后创面愈合。术后1个月,3例出现外观臃肿,其皮瓣长与蒂宽比分别小于2∶1、2∶1 ~ 3∶1、大于3∶1,其中2例为上唇部缺损,1例位于面颊部。所有患者随访1 ~ 12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色泽和质地较好,供皮区和受皮区在功能和外形上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 采用脂肪蒂皮瓣治疗面部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显著,皮瓣组织成活率高,安全可靠,同时对供区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60例患者。其中,色素痣50例,脂溢性角化病4例,寻常疣3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18 ~ 75岁。 根据皮损情况,原位切除皮损,设计最佳切口,离断“皮瓣桥”(即相邻缺损之间的正常组织),根据皮肤张力线以及皱纹线,将两皮瓣桥残端相互交错,间断缝合固定,进行创面修复。结果 60例患者应用O-Z-O皮瓣均能完全覆盖皮肤缺损,术后皮损均Ⅰ期愈合,无瘢痕增生。结论 O-Z-O皮瓣设计灵活,切口小,可以同时切除相邻皮损并进行减张缝合,临床疗效满意,是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49例白癜风患者1%吡美莫司乳膏,每日2次外用,每两个月随访一次,观察治疗后靶皮损复色情况。结果:49例患者共计53处皮损,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4-6个月后,22例达到不同程度的复色,有效率为55.10%,显效率为22.45%。除了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面部痤疮,其它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斑驳病 (piebaldism)是一种少见的以色素减少为特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病。其显著的临床特征是额前中线见三角形或钻石形白发及白斑,眉毛和睫毛也可以变白。白斑也可见于躯干和四肢等部位;此外,白斑部位可见过度的色素沉着斑。组织病理学显示白斑部位色素细胞完全缺失。发病呈家族遗传倾向。目前研究[1]表明斑驳病是肥大细胞 /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又称 c-kit)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自体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成功治疗了两例斑驳病的面部白斑,面积分别为100cm2和50cm2。自体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可以作为治疗斑驳病尤其是较大面积皮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在下眼睑缘五边形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26例下眼睑睑缘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中,男10例,女16例,病灶切除后的五边形缺损全采用纵向切口横向缝合法修复。结果:26例患者五边形缺损均得到成功修复,垂直于眼睑的纵向切口...  相似文献   
10.
罗显雁  彭建中  王涛  岳超 《浙江医学》2020,42(1):62-63,6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联合刃厚皮片修复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皮损后,遗留皮肤缺损区,充分止血,将刃厚皮片平铺于创口上,用具有生物透性的半透薄膜完全封闭VSD敷料覆盖的整个创面,放置引流管并将其连接到负压装置上,7~10d拆除VSD并观察皮片存活情况。结果33例患者全部皮片I期成活,植皮区未见感染及坏死灶;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皮片坏死,但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予以二次清创后植皮,皮片生长良好。2例患者出现缺损边缘皮片未覆盖,予以换药后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可以作为修复大面积皮肤恶性肿瘤术后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