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1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可疑患者,男14例,女498例,通过填写统一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卡,记录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所使用化妆品的相关信息;对其中103例(男3例,女100例)进行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及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结合48和72 h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 512例可疑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表现类型为接触性皮炎(495例,96.7%)。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损形态主要为红斑501例(97.9%)、丘疹313例(61.1%)、水肿249例(48.6%)、鳞屑166例(32.4%);症状主要为瘙痒480例(93.8%),其次为灼热感359例(70.1%)和紧绷感297例(58.0%)。103例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显示,阳性71例,最易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31例,30.1%)、十二烷基硫酸钠(29例,28.2%)、秘鲁香脂(17例,16.5%)、布罗波尔(12例,11.7%)及三乙醇胺(10例,9.7%)。将化妆品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4位的类别分别为乳化剂54例(45.8%)、防腐剂47例(39.8%)、芳香剂17例(14.4%)和表面活性剂10例(8.5%)。2例男性和69例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69/100,χ2 = 0.01,P > 0.05);18 ~ 29岁组、30 ~ 49岁组及50 ~ 7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4%、34%、32.4%,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93,P > 0.05)。结论 化妆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致病成分具有多样性,最易引起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秘鲁香脂、布罗波尔及三乙醇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数字化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足踝部骨折及脱位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15~49岁)的DR及MSCT资料,并与手术或出院诊断对比,比较两者诊断骨折数量、关节脱位的区别,采用R统计软件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MSCT结果与术后或出院诊断结果完全相符。MSCT诊断骨折172处,DR诊断骨折98处,两者在骨折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081,P<0.05);MSCT诊断关节脱位24例,DR诊断关节脱位16例,两者在关节脱位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1,P<0.05)。MSCT纠正DR骨折诊断定位6例。结论:MSCT对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优于DR。DR应首选2个部位的检查。当DR诊断结果不明确或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应选择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检查,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囊性结构及实性成分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瘤患者CT影像资料。结果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单囊者7例,多囊且数目小于6个者2例,大于或等于6个者7例;最大囊直径小于2 cm者6例,大于或等于2 cm者10例;囊壁平均厚度1.5 mm(1.0~1.9 mm);有实性成分者14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4例,门脉期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8例,动脉期与门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10例,单囊者7例,多囊且数目小于6个者2例,超过6个者1例;最大囊直径小于2cm者4例,大于或等于2 cm者6例;囊壁平均厚度2.2 mm(1.1~3.0 mm);有实性成分者8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明显强化1例,门脉期无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与门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囊壁厚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3例出现中央瘢痕钙化者均为浆液性囊腺瘤,两组病例实性成分双期增强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动脉期=0.521、P门脉期=0.301)。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囊壁厚度及囊内中央瘢痕钙化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实性成分在CT双期增强中强化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肺囊肿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创伤性肺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14例肺撕裂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囊肿4例,单发10例,均位于肺野边缘。CT分型包括含气囊肿、液气囊肿、含液囊肿。短期周围出现多发卫星小囊肿8例,部分并有节段性肺不张,囊内密度易变、愈合期有纤维化。结论 创伤性肺囊肿影像表现典型,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对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CT特征的认识及探讨其最佳CT复查的时间。方法:分析总结46例病人外伤后的各种临床症状和迟发性脑内血肿出现的特点以及第一次复查CT检查的时间。结果:46例病人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持续加重,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大部分出现在脑白质或白质与灰质交界处,以颞叶及额、颞叶交界最多,占52%,额叶次之,占39%,均出现在外伤24h之后,以36h左右最多。结论:可疑有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病人最佳CT复查时间为外伤后36h左右。对首次CT扫描未发现脑内血肿的病人,若临床症状持续或逐渐加重,应在外伤后36h左右甚至更早地复查CT,可避免漏诊并及早作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晚期外伤性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晚期外伤性小脑幕裂孔下疝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临床上出现双瞳孔散大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第四脑室按狭窄程度分为闭塞、严重狭窄、轻度狭窄三组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均有第四脑室闭塞或狭窄。其中第四脑室闭塞62例,重度狭窄28例,轻度狭窄13例;死亡人数分别为56例(90.32%)、20例(71.43%)、5例(38.46%)。三组病例的死亡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8.40,P<0.01)。中脑和脑桥有明显变形、移位、旋转或边界消失。脑桥小脑角池一侧或双侧闭塞。结论:第四脑室闭塞或狭窄是诊断晚期小脑幕裂孔下疝的重要征象。第四脑室狭窄程度与患者死亡率有统计学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4年8月开展经皮二尖瓣球羹成形术(PBMV)以来,为2例二尖瓣狭窄的特殊病例做了PB-MV。随访1年,证实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叶xx,女,42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辩狭窄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伴阵发性房颤几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闭式分离术,术后恢复尚佳。近10天来出现阵发性心悸,心电图示阵发性房倾,体查:第1、2心音亢进,心尖部隆隆样舒张期荣音,有开答音。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四面积1.1cm2.瓣膜积分为6分.经PBMV后,左房平均压由4kPa(30mmHg)…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简称Phaco)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程度轻、视力恢复快而且好等优点,逐渐被广大眼科医生所接受,并日臻成熟[1]。1997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共施行Phaco手术98例102眼。现...  相似文献   
9.
静脉尿路造影是泌尿系统最基本、最方便的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泌尿系统的内部结构,必须经过造影才能显示。因此做好检查前充分的准备和检查中病人的密切配合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CT灌注成像在评价脑微循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6~20h内行常规CT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早期常规头颅CT平扫,除颅脑损伤征象和术后改变外,无缺血表现7例;脑实质低密度缺血灶5例,占41.67%。11例患者的灌注参数图像[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都有明确的异常表现,占91.67%,1例无变化。结论灌注CT能够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显示脑组织灌注部位、范围及缺血程度,确定脑梗死的存在及灌注情况,并可进行定量研究,对临床早期选择预防脑梗死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以作为指导治疗的一个指标。但受到病人病情、扫描时间、影像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