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Hoehn-Yahr分期2.5~5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长期临床效果以及不同Hoehn-Yahr分期患者间临床效果的区别。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应用DBS治疗的69例PD患者(Hoehn-Yahr分期2.5期7例、3期27例、4期31例、5期4例)进行术后60个月的长期随访观察。分别在患者术前抗PD药物"关"期状态及术后6、12、24、36、48、60个月时DBS开机持续治疗下药物"关"期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 分别在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36、48、60个月时进行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数据采集, 在术后12个月时采集患者DBS刺激参数并计算出总刺激功率、单脉冲平均能量、较大单脉冲能量。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LEDD的差异, 比较不同Hoehn-Yahr分期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的差异, 以及术后12个月时DBS刺激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术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NSCLC患者,按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个体化化疗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63.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 和50.0%(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患者的有效率高于B组相同方案化疗者;2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 >0.05);2组不良反应无差异且均易耐受。结论: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策略下运用效果更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症状波动变化大.目前临床对帕金森病症状的评估主要依靠一些量表和日记,但是其都只是对症状的一个时间节点进行评估,无法进行持续的症状监测评估.长时程运动监测设备正是针对运动障碍症状缺乏客观持续测评方法 而开发的运动症状监测工具.现结...  相似文献   
4.
罗备  徐浩  魏宁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09,15(23):453-454
目的探讨机织型食道支架治疗晚期胃底贲门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5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口腔表面麻醉后在透视监视下,将机织型覆膜支架置入胃底贲门癌狭窄处,追踪观察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5例患者置入25只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的支架置入相关并发症。结论机织型食道支架可有效缓解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的梗阻症状,置入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下肢外骨骼系统辅助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程控和步态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初步经验。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步态障碍症状波动的PD患者, 共10例。术前Hoehn-Yahr分级为2.5级2例, 3.0级5例, 4.0级3例。采用外骨骼系统进行力反馈训练和步态姿势矫正训练, 通过监测步态数据来进行程控。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分析首次训练前与末次训练后患者的双下肢摆动相占比、双下肢步幅、步速和步频, 以评估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均在下肢外骨骼系统辅助训练下调整程控参数, 每个周期训练4次, 共2~4个周期。与首次训练前比较, PD患者末次训练后双下肢的摆动相占比增加[左侧为(27.57±2.39)%对比(24.30±2.75)%;右侧为(27.38±2.96)%对比(23.15±2.77)%]、双下肢步幅均增加[左侧为(0.83±0.16)m对比(0.55±0.18)m;右侧为(0.83±0.16)m对比(0.55±0.17)m]、步速增加[(0.73±0.18)m/s对比(0.4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