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射加粘膜柱状缝合治疗直肠前突78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直肠前突是引起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种因素,主要见于经产妇、多产妇.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经阴道叠型修补术、经肛门切开修补术、直肠粘膜下硬化注射术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消痔灵注射加直肠粘膜柱状缝合治疗直肠前突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励  郭晓华  施正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0):1363-1364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外科对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新围手术期处理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采取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100例手术耐受性良好,无明显不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2例尿潴留;2 d正常排便;8例肛缘水肿,切口愈合时间15~21(20±5)d.对照组100例15例发生明显不适,主要表现为低血糖、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疼痛程度重;12例因控制饮食出现便秘,均需服用药物帮助排便;14例发生尿潴留;28例发生不同程度肛缘水肿.切口愈合时间21 ~28(26 ±7)d.两组在手术耐受性、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切口愈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概念的新围手术期处理,能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和手术创伤引起的不适,提高手术耐受性,具有比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4年我们使用胸腺肽(Thymosin-α1,Tα1)与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治疗慢性重度肝炎48例,疗效满意,现将I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90例均为2003年8月~2007年8月期间住院病例,按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重度肝炎的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41例,女7例,平均年龄41.9岁,46例为乙型肝炎,2例为丙型肝炎。对照组42例,  相似文献   
4.
远红外温热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评价远红外温热治疗仪对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了满足纳入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均符合罗马Ⅲ标准1.按随机方案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年龄:试验组平均48.87岁(30岁~70岁),对照组47.57岁(29岁~68岁);性别:两组很巧合均为男5例,女25例;本病治疗史:试验组无治疗史7例,有治疗史23例;对照组:无治疗史lO例,有治疗史20例,两组病例均无脱落和剔除.实验步骤:受试者和衣仰卧于治疗床上,调节温度旋钮到42℃~55℃,在此温度范围内根据患者个体对温度的实验舒适灵敏度而调整适当的实验温度,按下负离子发生器开关.每天一次,每次60 min,共10天.于前、中、后分别进行功能性便秘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率23.33%,显效率36.37%,有效率4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16.67%,显效率30.0%,有效率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温热治疗仪与温热电位治疗仪对功能性便秘有类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8岁,于lop年7月7日从云南来珠海探亲。7月9日下午顶着烈日外出游玩,昏迷在路边而送到本院急诊。入院时查体:昏迷状,体温41.IT;全身皮肤干热、潮红,暴露处尤甚卜心肺叩听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临床诊断:热射病。即予以物理降温,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处理。10个小时后患者神志转清,体温37.0℃。留察期间,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治疗热射病期间未用过损肝药物。第3天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嗜睡及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ALT174u/L正常范围10-60u/L),TBIL(总胆红素)80.5umol/L(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浓度配比直肠滴灌治疗慢性结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对入院确诊为慢性结直肠炎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入A、B、C 3组各30例。A组采用康复新原液50 mL,B组采用康复新液50 mL+生理盐水50 mL,C组采用康复新液30 mL+生理盐水60 mL直肠滴灌。结果 A组患者8例无明显腹痛,症状、体征明显改善,22例均表现灌肠后腹痛明显症状,体征无改善;B组患者15例无明显腹痛,症状、体征明显改善,15例均表现灌肠后轻度腹痛,症状、体征稍有改善;C组患者灌肠后无明显腹痛,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新液在行直肠滴灌时浓度配比很重要,1:2浓度为最佳方案,总液体量控制在100 mL效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中,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10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20例)和抗感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80例)。将抗感染治疗组分为抗感染治疗A组(PCT<0.5 ng/mL)、B组(0.5 ng/mL≤PCT≤2 ng/mL)和C组(PCT>2 ng/mL)。比较各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抗感染治疗A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PT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感染治疗B、C组与抗感染治疗A组、常规治疗组比较,ALT、AST及TBIL值显著降低, PTA值显著升高(均P<0.05)。常规治疗组及抗感染治疗A、B、C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12/20)、66.67%(18/27)、87.50%(28/32)、90.48%(1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3),抗感染治疗B、C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结论参考PCT水平,对判断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是否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并决定是否行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4±6.38)ng/L和(36.45±8.64)ng/L,(19.93±4.32)n.2组ET、CGRP、有明显差异,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颅多普勒监测脑血流状况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ET和CGR.P的活性增强,将预示着有脑血管异常的发生,可能存在脑血管痉挛或梗塞所造成的脑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表现.结果:39例中,X线平片明确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82.0%,8例阴性(18%),CT诊断符合率100%,CT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CT较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不同征象的诊断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X线、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检查较X线更早发现AS的骶髂关节病变,有利于对其进行诊断和分级,从而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与中医“痢疾”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33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痢疾”分型并运用中药内服1个月。结果本组33例患者有27例治愈(81.8%),6例好转(18.2%)。结论放射性肠炎与中医“痢疾”的主要症状一致,按中医分两型分别用中药内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