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10 .0 ) ,以 HPL 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连对方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葛根、黄连、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凡是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组合皆有沉淀产生 ,并且沉淀中含有较多的黄芩苷。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伍中葛根、黄连能降低黄芩苷的含量 ,甘草没有增加黄芩苷的溶出的作用。 p H值的改变可能是含黄连和黄芩配伍煎液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建立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PSS10 .0统计方法 ,以 HPL 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 (P<0 .0 5 ) ,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 ,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结论 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昭晖  罗佳波  游文玮 《中草药》2005,36(12):1868-1872
目的建立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70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建立了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甘草药材38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甘草药材质控标准的制定和含甘草的中药方剂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葛根芩连汤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的影响,综合分析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主要成分,考察HPCE指纹图谱的变化,药理指标采用体外抑菌、体内抑菌、解热试验、抗腹泻试验和病理损害模型。结果葛根和黄连降低黄芩苷的含量,黄连降低甘草酸的含量,葛根、黄芩、甘草使小檗碱的含量降低。配伍产生的沉淀,经分析含有黄芩苷、小檗碱、葛根素、甘草酸。各药配伍组合中,以黄连的体内外抑菌活性最强,不同的菌株强度有差异;解热试验中,最佳组合为葛根和黄芩;在抗腹泻试验中,最佳组合为黄连和炙甘草。结论从治疗“协热下利”证来说,全方4味药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5.
麻黄汤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中伪麻黄碱的人体药代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丰  罗佳波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54-1457
目的:以君药效应成分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为指标,用GC-MS法考察不同配伍对PE药代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探索麻黄汤方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人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对麻黄汤作正交设计拆成8个配伍组,每组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PE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选用药代软件Win-Nonlin4.0.1求算药代学参数;采用SPSS10.0软件对药代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药时曲线均符合无滞后开放式一房室动力学模型;不同配伍对PE的部分药代学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方中各药味对PE的部分药代参数的影响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臣佐使药对方中君药有效成分伪麻黄碱的药代学参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麻黄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在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选择离子质谱法(GC-MS/SIM)测定人体血液中麻黄碱(ephedrine,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的浓度,以此进行麻黄汤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用GC-MS/SIM法,HP-5弹性石英毛细管(25m×0.2mmID),载气He,柱流量1.0ml/min,无分流进样,柱初温80℃,1min后以15 ℃/min升至200℃,再以20℃/min升至240℃,保持5min,选择离子(SIM,m/z=154,265),进样量1μl.结果:E、PE分别在5ng/ml~1000ng/ml,2.5ng/ml~500n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r=0.9994),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ng/ml,1ng/ml(S/N=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5%~96.2%,102.5% ~93.9%.两者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10%.血浆样品60天内稳定性RSD<10%.用本法测定了12名志愿者口服麻黄汤后血浆中药物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并对其药动学参数进行估算.结论:本法稳定、准确,灵敏度高,适于E、PE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离子效应制备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并考察脂质浓度对包封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双氯芬酸钠乳膏、传统脂质体与柔性脂质体对离体小鼠皮肤的透皮效果.结果表明,同离子效应可显著增大柔性脂质体的包封率,较理想的脂质浓度为卵磷脂-胆酸钠为6∶1.2(g,w/w),离体小鼠皮肤12h累积透过率依次为:柔性脂质体>>传统脂质体>乳膏.  相似文献   
8.
GC-MS法研究麻黄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的人体内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用于同时测定麻黄碱( ephedrine, E)、伪麻黄碱( pseudoephedrine, PE)血药浓度的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并探讨二者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 GC-MS法测定人血药浓度,所得数据用 WinNonlin4.0.1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求出有关参数.结果 E、 PE分别在 5~ 1000 ng/mL, 2.5~ 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5,r2=0.9994)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7.5 %~ 96.2 % , 102.5 %~ 93.9 %.两者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 < 5 %,血浆样品 60 d内稳定,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灵敏度高,适于 E、 PE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理想的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动物模型并评估脊髓及膀胱状态.方法 1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6只,实验组(T9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模型)1O只,记录每日实验组大鼠手法排尿量等情况以评估SCI后NB恢复情况,术后2周使用尿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膀胱内压以评估大鼠膀胱状态.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1d、5d、1Od、13d、14d时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术后16d实验组大鼠尿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一周内,大鼠手法辅助排尿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术后一周后,大鼠辅助排尿量逐渐减低并于两周时渐渐稳定.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在最大膀胱压、膀胱基础压、排尿阈、收缩间隔、膀胱容量、排尿效率的参数值分别为26.60士4.31 mmH2O、21.66±2.56 mmH2O;11.66士1.33 mmH2O、14.72士2.65 mmH2O;20.46±0.52 mmH2O、16.99±0.81 mmH2O;1.36士1.58 min、2.02±0.36 min;0.82士0.15 mL、2.20士0.24 mL;92.67%±1.97%、25.33%士4.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9水平脊髓全横断损伤制作的NB大鼠模型可操作性强,易量化、可重复,在正确积极的术后护理下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使用术后SCI大鼠手法排尿量的变化判断脊髓恢复情况,并以尿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在膀胱连续灌注下的膀胱压力变化来评价其膀胱状态客观可行.  相似文献   
10.
双黄连制剂剂型多样,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双黄连制剂在彰显疗效的同时也伴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旨在对双黄连制剂的研究概况及其临床应用做出总结和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使其发挥最佳效用,为广大患者服务,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