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缪礁丹  刘艳 《华西医学》2009,(7):1850-1851
目的:分析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眼肌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0例不典型的甲亢性眼肌病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误诊为重症肌无力5例、颅内动脉瘤2例、颅底炎症1例、脑干腔隙性梗死1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结论: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的甲亢性眼肌病极易误诊,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及尽早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有效减少误诊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2周。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血脂成分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水平。方法研究在我区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597人进行空腹血脂成分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总血脂异常率为33.67%,总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为32.50%;不同年龄阶段血脂异常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区农村50岁以上中老年人有1/3存在血脂异常情况,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率达到1/3,随着中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不断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调整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奥氮平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UPDRS评定运动功能.精神症状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价患者精神症状程度,以SAP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SAPS量表评价比较,幻觉和妄想、怪异行为三项精神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DR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运动障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氮平对治疗PD并发幻觉等阳性精神症状的患者疗效肯定、安全,且不加重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采用改良血管阻断加硝普钠降压法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D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EPO,分别于建模后7、14 d提取分离各组大鼠脑组织RNA,采用RT-PCR检测NSC增殖相关调控基因FGF2、EGF、TGFа表达。结果治疗组7 d、14 d时的FGF2、EGF表达均高于VD组(P〈0.05),TGFа表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 d时两组FGF2表达明显高于EGF(P〈0.05),14 d时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PO通过上调胞外FGF2及EGF表达促进VD大鼠NSC增殖;在VD大鼠NSC增殖早期,FGF2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联用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额前皮质区与海马区的单胺类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被分为4组,即对照组、PSD组、帕罗西汀(Par)组和帕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低频交互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中期帕金森(PD)患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12—2022-12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中期PD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D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采用高-低频rTMS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干预,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治疗1个月后SCOPA-AUT评分分别为(20.08±3.44)分和(22.96±4.55)分,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分别为(24.15±3.22)分和(27.07±3.56)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7.40±2.08)分和(25.83±2.92)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别为(47.03±3.34)分和(44.19±3.20)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SCOPA-AUT评分、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缪礁丹  林敬  刘鸣  高励  沈富伟  周弋人 《四川医学》2017,38(12):1357-1361
目的 了解脑梗死早期意识障碍的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探讨前、后循环梗死早期出现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使用成都卒中登记库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急性脑梗死患者数据,纳入首次发病、有头颅MRI资料,有不同程度早期意识障碍的患者。根据新发脑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三组:前循环梗死组、后循环梗死组,前后循环同时梗死组。观察三组早期意识障碍的发生率、程度;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伴早期意识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部位脑梗死早期意识障碍发生率:前循环组12.4%(85/684),后循环组发生率10.9%(32/293),前后循环组发生率29.5%(13/44)。常见血管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病:前后循环84.6%(11/13);高脂血症:后循环组50.0%(16/32);糖尿病:后循环组53.1%(17/32)。结论 早期出现意识障碍的脑梗死中,前后循环同时梗死组发生率最高,后循环组最低。高血压病前后循环同时梗死组多见。高脂血症、糖尿病后循环梗死组多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