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苦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物质组成影响着药材性状,也影响着药材性味。选取《中华本草》所载1 728种寒热药性明确的中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中药苦味与药材性状的关系,认为药材质地、气味、味道、外观颜色共同影响着中药苦味。药材性状质脆、味苦或味涩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偏向苦味;药材性状气香、味甘、味咸、味辛和白色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远离苦味。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药的物质属性及其组成是探讨中药药性形成规律、影响因素及其评判标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近年来中药药性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由于物质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究竟应该从哪一层次认识中药药性物质,可能决定着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阐述了中药的物质性及其层次结构,列举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中药药性物质面临的困境,探讨了中医药经典理论对中药药性的认识,建议在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时,应该回归经典的研究思路,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药性本质,重视进化层次、生存状态、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及形质等因素与中药药性的相关性,不能仅仅注重中药的物质分子组成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性影响因素研究——炮制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炮制对中药药性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所以呈现一定药性,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根本原因在于其特定的物质组成,是其药效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炮制可引起成分改变,这是引起药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炮制对中药药性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通过炮制来调控中药药性,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药的物质属性及其组成是探讨中药药性形成规律、影响因素及其评判标准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近年来中药药性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由于物质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究竟应该从哪一层次认识中药药性物质,可能决定着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阐述了中药的物质性及其层次结构,列举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中药药性物质面临的困境,探讨了中医药经典理论对中药药性的认识,建议在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时,应该回归经典的研究思路,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药性本质,重视进化层次、生存状态、季节变化、生长环境及形质等因素与中药药性的相关性,不能仅仅注重中药的物质分子组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利用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基于中药的功效主治属性判别其药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华本草》中收录的药性明确、功效主治属性特征详尽的植物药1 725种,首先运用主成分-线性判别建立模型,以此模型对药性进行判别分类,采用10次5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稳定性,然后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寒、热性两类药材中分别随机抽取80%(共1 380种)的药材作为训练集建立模型,其余20%(共345种)药材组成测试集,做预测。结果运用主成分-线性判别模型,全部1 725种中药的组内判别正确率为94.43%,交叉验证平均正确率为91.54%。训练组的组内回代判别正确率为94.78%,测试组的预测正确率为90.14%。结论基于主成分-线性判别对中药药性进行判别,不仅保证了线性判别的正常运行,而且判别准确率高,模型稳定性好,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将偏最小二乘法用于中药药性判别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中华本草》中收录的药性明确、功效主治明确的植物性中药1 725种,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的两种方法建立药性识别模型,用组内回代、外推预测、交叉验证等方式评价模型。结果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两种模型的判别效果与原来判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2.75%、94.67%,两种方法的外推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5.51%、89.86%,而重复10次的5折交叉验证正确率分别达到了88.28%、90.46%。结论基于中药的功效主治,偏最小二乘法能够准确判别药性且模型稳定好,能够有效解决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为中药药性的有效判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