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以中西药常规治疗,病情稳定以后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采用针刺法,6d为1疗程,间隔1d再进行下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为(3.17±0.53)级,对照组为(3.20±0.49)级,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1.55±0.35)级别低于对照组的(2.02±0.41)级(P〈0.05),治疗总有效率91.53%高于对照组的77.97%(P〈0.05)。结论:针刺结合吞咽训练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增生是5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尿频、尿急是前列腺增生的主要临床表现.笔者2010-11-2011-11运用曼迪森半导体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致尿频、尿急患者50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口服腰痹止痛方,同时采用芒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上述腧穴,两组均每日一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7.45±2.02)分低于对照组的(12.35±3.32)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夹脊芒针与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患者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腹痛。腹痛多在上腹部,牵涉到右肩背部,可伴有恶心、呕吐。疼痛反映在腰部的患者极为少见。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中风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针刺结合康复组,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Brunnstrom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ADL提高较其他两组显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P<0.01);肢体Brunnstrom运动功能疗效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第2、3疗程后上、下肢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手功能从第1疗程即开始恢复,且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最好。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且手功能恢复最早,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我院近 3年来 ,采用以芒针为主要的针刺方法对38例患前列腺增生的病人 ,进行了治疗 ,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中 ,4 0岁以下者 3例 ,4 1~ 5 0岁者 4例 ,5 1~ 6 0岁者 13例 ,6 1岁以上者 18例 ;病程2年以内者 7例 ,2~ 4年者 19例 ,4年以上者 12例 ,其中 10年以上者 3例。 5 0岁以下的 7例患者都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1.2 治疗方法 取穴 :秩边 (双 )、中极、关元、气海、太冲 (双 )、侠溪 (双 )、然谷 (双 )三阴交 (双 )太溪 (双 )、阴陵泉 (双 )。操作 :操作前应排空膀胱。选用 6寸 (15 0 mm)芒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方法将6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疗法组和针刺疗法组,每组32例。西医疗法组应用常规补液治疗,针刺疗法组在常规补液基础上给予毫针针刺中脘、上脘、下脘、足三里、上巨虚、丰隆、中封、太冲、内关、百会、四神聪等穴位,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针刺疗法组显愈率明显高于西医疗法组(P<0.01);针刺疗法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西医疗法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治疗妊娠剧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足跟痛22例承德钢铁厂职工医院纪凤双,王力1991年8月至1992年12月,用针刺方法治疗22例患者,痊愈17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90.9%。治疗方法:取“跟痛穴”(位于肩与腋后皱裂顶点联线的上1/4与下1/3交点,向脊柱方向1寸处)、申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