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黏膜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结果肠内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内免疫营养组与生态营养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的小肠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数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1,P<0.05)。结论肠内营养,尤其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在保护肠屏障功能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2000年施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肉眼下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9例.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的病例.除1例失访外,其余31例经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5年后,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3%(17/32)、28.13%(9/32)、21.88%(7/32).结论:联合脏器切除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是可行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因此,只要情况许可,联合脏器切除仍应作为进展期胃癌局部浸润转移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临床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前5d和术后1、8d分别检测多项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免疫营养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炎性指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后免疫营养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来4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41病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为128min,出血量5~100m1,淋巴结清除数平均12.9个(3~33个)。随访1个月至2年,患者均健在,目前尚未发现有小切13和穿刺孔转移。结论: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8年-2000年施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肉眼下根治性手术切除23例,姑息性切除9例。对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的病例。除1例失访外,其余31例经门诊和电话随访。随访5年后,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3%(17/32)、28.13%(9/32)、21.88%(7/32)。结论:联合脏器切除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是可行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因此,只要情况许可,联合脏器切除仍应作为进展期胃癌局部浸润转移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上较少见 ,术前确诊有一定困难 ,我院 1991~ 1998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13例 ,均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4~ 6 3岁 ,平均年龄 47岁 ,病程最长 13个月 ,最短 1.5个月 ,病变部位 :胃窦 3例 ,胃窦、体部 6例 ,胃体、胃底各 2例。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 13(10 0 % ) ,上消化道出血 7(5 3 .8% ) ,贫血 6 (46 .1% ) ,腹部包块 4(30 .7% ) ,发热 3(2 3 .0 % ) ,幽门梗阻 1(7.6 % )。诊断 :术前胃镜检查诊断恶性淋巴瘤 9例 ,活组织细胞学病检确诊 7例 ,余 4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普通肠内营养组(EN)和肠内免疫营养组(ELN).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天.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CD3 、CW4 CD8 、IgA 细胞.结果:肠内免疫营养组的感染性并发症低于普通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P<0.05).而小肠黏膜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的小肠CD3 、CW4 CD8 、IgA 细胞数量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P<0.01、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促进肠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