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肾盂切开治疗肾鹿角状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联合肾盂切开治疗肾鹿角状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肾鹿角状结石先行ESWL然后行肾盂切开取石,并放置双J管。结果 随访1-12个月结石排尽率为89.29%。结论 此方法可降低手术的难度、减少并发症,对肾功能损伤少,治疗和恢复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对3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结果: 320例手术时间为15~95 min,术中出血50~250 ml。1个月内再次手术6例。拔除尿管,排尿通畅。术后195例获随访,随访6个月~2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7.8±2.4下降至术后7.4±3.1,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6.4±0.60)ml/s升至(16.1±1.6)ml/s。结论: 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切割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吸取了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于高龄高危、前列腺体积较大及前列腺血供丰富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通过检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IURP)后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并与TURP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探讨前列腺增生病理学特征反TuRP术中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该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的100例TURP组织按前列腺体积及合并前列腺炎的分级进行分组,按病理学类型分别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检测MVD及VEGF的表达.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比色计算术中出血量,并与病理学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患者中,同体积前列腺术中出血量与病理学分类呈明显相关性.以血管增生为主型术中出血量多.随体积增大(>60 mL),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发生变化,但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体积大小不一致,而与MVD、VEGF表达呈正相关.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分级与TURP术中出血量无相关性.结论 TURP术中出血量与前列腺病理学类型相关,MVD、VEGF表达高者,术中出血量多,但是前列腺体积大小及合并前列腺炎的程度与术中出血量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加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1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先行ESWL,继之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并放置双J管或肾盂输尿管支架管。结果:术中不阻断肾蒂血流,手术平均时间135min,术中平均出血110mL,平均住院13.7d。25例随访,术后3月B超或KUB检查肾内残存结石为2例。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降低了手术难度,取石时间短,出血少,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zrin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细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ezrin和VEGF的表达.结果: 63例乳腺癌中ezrin和VEGF表达率分别为55.56%(35/63)和65.08%(41/63),ezrin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和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块大小以及月经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ezrin和VEGF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ezrin有可能成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H1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H13在23例正常膀胱黏膜和71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膀胱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DH1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膀胱黏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DH13表达减少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但是与肿瘤的生长、分化不良以及侵袭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H13表达减少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并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65例BPH患者尿NAG活性、放射比浊法检测血β2-MG、紫外法检测BUN、苦味酸法检测Cr及尿动力学检测最大尿流率,并与8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PH患者尿NAG活性水平(29.55±12.81)U/g 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91±6.87)U/g Cr(t=3.052,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BPH患者尿NAG活性水平与最大尿流率之间呈显著相关(r=0.795,P<0.01).患者中合并双肾积水9例,尿NAG含量(94.50±44.16)U/g Cr,与不伴肾积水组(19.12±1.73)U/g 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7,P<0.01).结论 BPH患者最大尿流率较低时肾功能可能已有部分受损,尿NAG活性可能作为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监测指标及手术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全身条件较差患者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应用经尿道切除或尿道内切开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不同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结果:所有应用该治疗方法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肾积水和肾功能得到了改善。结论:熟练应用经尿道切除或尿道内切开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不同下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相对较少等优点,尤其适宜于全身条件较差的肾功能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初步经验.方法 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病例23例,年龄48~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术前评估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最大尿流率为3.2~14.8mL/s,平均(7.2±3.1)mL/s;膀胱残余尿35~120mL.所有病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截石位5、7点部位).术后从尿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拔管后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2例因长期尿潴留膀胱顺应性差延迟1个月拔管,拔管后排尿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为13.4~25.8 mL/s.平均(15.1±4.2)mL/s(P<0.01),膀胱残余尿为0~35 mL.未出现1例尿失禁及尿道阴道瘘,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能有效地治疗因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术前应当明确诊断,尿动力学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