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动态固定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脊柱手术通常需要进行生物力学的重建,以防止手术引起的脊柱不稳等并发症。椎体问融合手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脊柱生物力学重建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管俊杰  张亮  孟箭 《针刺研究》2021,(3):248-253
加速康复外科(ERAS)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优化治疗措施,符合人体在围手术期的应激代谢改变,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围手术期针刺治疗能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缩短术前禁食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保护器官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加快术后康复.针刺的加入能为ERAS理念的建设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但...  相似文献   
3.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腰椎融合术改变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环境,使邻近节段应力集中,本研究就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2002~2006年,采用PLIF治疗腰椎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MIS-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6.9岁。病变节段:L3,4 3例,L4,5 15例,L5S1 21例。其中21例行单边固定融合术(单边固定融合组),18例行MIS-TLIF术式(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天数。术后随访时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单边固定融合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分别为(95±25) min、(4.2±0.4)次,明显少于MIS-TLIF组的(120±35 ) min 及(10.1±3.9)次(P<0.05).MIS-TLIF组患者的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5±45) ml、(7.2±2.2) d,显着低于单边固定融合组的(165±60) ml 及(11.0±3.7) d (P<0.01).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9.5个月。术后随访期间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显着改善(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融合器在位,术后1年CT图像提示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Macnab疗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单边固定融合术与MIS-TLIF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植骨融合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椎间高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65例2010年5月~2012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20例在术中接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在术中接受无端盖钛网植骨患者作为无端盖钛网组,25例在术中接受有端盖钛网植骨的患者作为有端盖钛网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高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3组术前、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端盖钛网组术后融合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的降低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无端盖钛网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其余两组(8% vs 45%, 40%; χ2=8.236, 6.583; P=0.004, 0.010)。  结论    组配式端盖的钛网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更好地维持了椎间高度,降低了钛网沉陷的发生率,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单中心临床实践,探讨日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DCLA)的推广模式,初步验证此模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22年2月22日至2022年9月30日连续收治的97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设置入选标准,患者均接受加速康复外科“五大核心要素”处理,并自动进入DCLA管理,依据术后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终止DCLA。结果:81例最终符合DCLA标准,占83.51%。术后通气时间平均(10.37±1.85)h,住院(1.42±0.50)d。术后30 d随访,发生切口感染1例(1.23%),无腹腔感染、再次住院、再次手术、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核心措施适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通过术前评估后施行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认为符合DCLA入选标准,将判定DCLA是否终止的依据放在术后结局方面,这一模式安全、可行,可减少外科医生行DCLA时的困扰,提高DCLA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7.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20例,于2001—01/2005—0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完成,累及节段T10 3椎,T11 5椎T12 8椎,L1 5椎L2 4椎,L3 2椎。均经两侧椎弓根穿刺最入球囊,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剂约5mL。手术时间100~130min,平均125min,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没有出现并发症,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4~9个月,平均6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证实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剂材料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比较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环切手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60 例重度混合痔患者,所有患者经数字随机分组 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 30 例患者均接受 PPH 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 RPH 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肛管血 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峰值流速(PSV)、最小峰值流速(EDV)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PSV、EDV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 %,低于对照组的 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PH 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整脊治疗胆绞痛51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3年元月~1995年5月间因急慢性右上腹疼痛前来就诊的病员,共51例,其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18~69岁,经B超确诊胆石症19例,急性胆囊炎14例,慢性胆囊炎18例.2 治疗方法2.1 颈椎定位旋板法:按《推拿学》(俞天方: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患者取坐位、颈前屈,医者在背后,前胸紧贴其枕部,一手腕托其下颏(向左板用左手,向右板用右手),另一手拇指顶推须施术的颈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临床治疗棘手.采用椎体骨水泥灌注可增强椎弓根螺钉及脊柱稳定性.目的:观察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稳定性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灌注技术参数及固定节段选择对结果的影响.方法:39例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患者采用骨水泥灌注强化椎体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术前及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进行JOA评分,计算手术改善率;行X射线片及MRI检查,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置入螺钉过程中未发生因骨水泥渗漏、放热效应及毒性反应引起并发症;手术时间90~180 min,置入失血量600~1 000 mL,单椎体操作时间8-12 min;单椎体骨水泥用量3.5~5.0 mL.置入前JOA评分平均11分,置入后1年随访平均为23分,改善率6617%:末次随访平均25分,改善率77.8%.1例置入后2年发生固定节段上方椎体压缩性骨折.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和脱出;无断棒现象发生.结果提示,椎体骨水泥灌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疾病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