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提高对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10-2011两年中确诊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65例的临床及纤支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53例患者结核杆菌转阴,好转率高达81.54%;支气管腔体内结节消失,管腔内的粘膜有较明显增厚,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对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特点的认识,早期行纤支镜检查,及早确诊,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治疗副反应。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wee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weet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21例(100%)患者均出现疼痛性红色斑块或结节,18例(85.7%)出现假性水疱,15例(71.4%)伴有体温升高,9例(42.9%)皮损位于面颈部,7例(33.3%)位于上肢和手部,3例(14.3%)位于躯干部,2例(9.5%)位于下肢。21例表皮层均完整,其中1例表皮层见中性粒细胞浸润,21例真皮层上中部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3例并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2例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7例可见真皮乳头水肿,4例伴有核尘,2例皮下组织也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19例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确切。结论 Sweet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疼痛性红斑或结节、假性水疱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皮损多发生于面颈部、躯干部及四肢部,可并发其它系统疾病,病理特点为真皮内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扁平疣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转移因子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治疗组复发率为5.00%,对照组复发率为20.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转移因子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治疗副反应。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