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1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499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46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035篇
内科学   1414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190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770篇
综合类   2218篇
预防医学   875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804篇
  8篇
中国医学   1366篇
肿瘤学   26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565篇
  2004年   525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补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发性流产女性子宫动脉高血流阻力辨证属肾虚血瘀型患者30例,孕前给予中药活血化瘀补肾法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S/D比值及肾虚血瘀证型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双侧子宫动脉血流阻力RI、S/D比值之和明显下降,肾虚血瘀证型积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76.7%。结论:孕前采用活血化瘀补肾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性流产患者,能明显改善其双侧子宫动脉血流RI及S/D比值,改善患者肾虚血瘀证型积分。  相似文献   
4.
先远勤 《家庭育儿》2020,(3):0176-0176
自从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二孩计划拉上日程。因此,不仅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物质保障要跟上,二孩的家庭教育指导也需要积极开展—幼儿教师需要借助专业的教育知识与二孩家庭的教育现状分析为各位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导,以期借助详细的二孩家庭教育研究为各个生育了两个孩子的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促使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应对两个孩子在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大事小情,进而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在愉快的成长氛围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 2006年6月~2015年1月阜外医院诊断为ALCAPA并行手术治疗患儿29例,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结果根据包括复查结果及电话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2月~1(0.75±0.27)岁,体质量4.8~11.5(8.0±2.2)kg,左心室射血分数18~66(42±18)%。患儿均出现临床心功能不全症状,并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及64排螺旋CT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发二尖瓣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5例,重度反流4例。手术中将左冠状动脉从肺动脉游离后,直接将左冠状动脉移植到升主动脉15例,用部分肺动脉干和主动脉壁或心包片作左冠状动脉延伸与升主动脉吻合13例,应用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方法)1例。9例并发二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者同期作二尖瓣成形术。术毕3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左心系统。无手术早期死亡。术后随访资料24例(83%,24/29),随访1~80(22±20)个月,患儿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ALCAPA的患儿应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是目前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的首选方案, 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49岁女性,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右面部疼痛5个月入院。主要为鼻唇沟到下颌角区域尖锐的放电样疼痛。常在吃饭或者刷牙时出现,数分钟后可以自行缓解。疼痛发作频率从开始时的每日数次发展到每日数十次,并且口服卡马西平片的剂量已经达到0.6 g/d,症状仍不能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14年1月-2018年6月确诊的女性VLS患者中随机抽取273例,进行外周血NLR水平追踪,研究追踪时间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甲状腺异常者在第一次出现异常时即停止追踪。VLS继发甲状腺异常者设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与外阴白斑面积、甲状腺激素及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OC曲线评估NLR在预测女性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中的临床效能。结果:VLS患者平均年龄为(42.17±8.65)岁,皮损部位多局限于大小阴唇及阴道口,多数呈现色素脱失或减退。甲状腺异常发生率为13.92%(38/273),出现甲状腺异常的平均时间为(15.21±3.48)个月,以TPO-Ab和TSH水平异常为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与外阴白斑面积、TSH及TPO-Ab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2、0.531、0.499)。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女性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41~0.971),当NLR为5.585时,约登指数为0.736,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89.4%。结论:女性VLS患者甲状腺功能或抗体异常的发生率较高,NLR能有效预测VLS患者继发甲状腺异常的发生,临床医生应当对VLS患者常规检测NLR水平。  相似文献   
8.
9.
溶栓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急性期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显著的异质性。许多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并不能获得理想的组织灌注,另外,与溶栓治疗有关的病死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血并发症造成的。因此,确定能够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风险傲益比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至关重要。西班牙学者Gonzalez-conejero等募集了连续200例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急性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癌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癌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