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13年来356例创伤性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脑外伤患者急性期予以消毒纱布沾吸漏出的液体,可见血性液和脑脊液以不同速度向外浸润扩散,纱布上呈现由深至浅的同心圆样染色(“双环征”或“靶样染色”)。结果均用CT检查及头颅X线平片、脑脊液常规检查和通过免疫固定后行β2转铁血红蛋白分析,符合脑脊液漏诊断.准确率达98.7%:结论纱布蘸取法是颅脑外伤早期诊断的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提高了脑脊液漏的早期诊断率.争取了治疗时间,其方法简单.在外伤急救中有早期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1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外伤综合征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对照组9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采用镇痛、镇静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健脑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种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四肢关节疼痛2年伴意识及肢体活动障碍1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喘息、气促、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继而出现消化不良、全身皮肤反复破溃及肢体功能障碍。近1年来患者反复出现意识障碍,四肢肌力降低,不能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亚高原地区战斗机飞行员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于2011年8月~2012年7月,采用自制调查表对驻滇某部飞行员的颈肩腰腿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驻滇某部飞行员,均为男性,年龄23~46岁,平均27.5岁,身高166~181 cm,平均172.4 cm;体重60~80 kg,平均70.2 kg;飞行训练总时间287~3400 h,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差别。方法对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3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75例,女111例;年龄4~78岁,平均41.5岁。全部病例行头颅CT扫描。本组硬膜外血肿103例,硬膜下血肿283例。合并脑内血肿92例,迟发性血肿74例,后颅窝血肿7例。103例硬膜外血肿中,18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85例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283例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和颅内多发血肿,采用大骨瓣开颅152例,采用广泛性颅骨切除81例,7例后颅窝血肿采用枕下中线钩形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316例,骨瓣复位52例,14例行二次开颅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死亡16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26例。GOS分级:Ⅰ级19例,Ⅱ级4例,Ⅲ级23例,Ⅳ级57例,V级241例。结论根据颅内血肿类型,选用适当的术式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40%-80%,而死亡率高达30%-50%。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SHI治疗的重要环节。2001-2004年,我院共收治SHI患者346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25例,经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2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局麻下用电钻将直径3mm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直接穿刺到血肿内,先抽出血肿的一半,余下血肿用尿激酶液化引流。结果 在256例颅内血肿中,单纯用微创术治愈245例(95.7%)。结论 微创术治疗颅内血肿具有损伤小、简便快捷、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童永斌  贺跃光  冯崇义 《人民军医》2013,(11):1287-1287
1病例报告患者男,52岁。因反复头痛、头晕9个月伴左侧肢体无力4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肌张力和肌营养正常;脑神经功能检查正常。头颅CT检查示:右颞部51mmX44m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周围水肿明显,右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向左位移15mm,增强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近十年来已研制出对颅骨缺损部位精心重建的专用CT三维重建软件系统并已运用于临床。术前根据患者颅骨缺损部位的CT三维数据,经钛网数字化成型机生产出与患者颅骨缺损完全一致的三维个性化钛网修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