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跃春  刘慧  童忠春 《安徽医学》2005,26(2):158-158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较常见、原因不明的感音性耳聋,治疗方法很多。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43例,与1999年1月~2001年12月单纯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35例进行比较,疗效明显提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益生菌乳酸链球菌(L.lactis)对大鼠窝沟龋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出生21 d SD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L.lactis组(Ll组)、血链球菌(S.sanguis)+变异链球菌(S.mutans)+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组(SSA组)及S.sanguis + L.lactis + S.mutans + A.naeslundii组(SLSA组),每组5只大鼠。大鼠口腔内接种相应菌液并喂食致龋饲料2000#,连续喂养6周,Keyes计分法将龋病进展划分为釉质层(E)、牙本质浅层(Ds)、牙本质中层(Dm)和牙本质深层(Dx)4个级别,对4组各60颗大鼠磨牙窝沟龋进行记分,评价L.lactis对人工诱导大鼠窝沟龋发生的影响,同时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1次。数据以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对照组窝沟龋E级、Ds级、Dm级Keyes计分均值[(45.20 ± 3.35)、(41.40 ± 2.41)、(14.80 ± 4.32)]高于Ll组对应级别均值[(37.60 ± 6.27)、(30.00 ± 7.62)、(3.80 ± 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级:t= 2.739,P= 0.010;Ds级:t= 4.108,P<0.001;Dm级:t= 3.964,P<0.001)。SSA组E级、Ds级、Dm级Keyes计分结果均值分别为(46.60 ± 1.62)、(44.80 ± 2.14)、(12.80 ± 2.79),高于SLSA组对应级别均值[(38.60 ± 5.50)、(31.40 ± 5.27)、(5.20 ± 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级:t= 4.944,P<0.001,Ds级:t= 6.606,P<0.001,Dm级:t= 3.747,P= 0.001)。对照组体质量增加值[(156 ± 14)g]与Ll组体质量增加值[(161 ± 25)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10,P= 0.687);SSA组体质量增加值[(158 ± 24)g]与SLSA组体质量增加值[(152 ± 25)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10,P= 0.687)。 结论益生菌L.lactis可能对大鼠人工龋病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构建一个含有抗卡那霉素基因和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上下游区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以便以后转化入变异链球菌进行luxS的敲除.方法:设计引物,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进行PCR得到抗卡那霉素的DNA片断,再以变异链球菌的DNA为模板,PCR得到luxS基因上下游序列,最后将这3 段DNA片断分别按顺序插入到pMD19-T载体的多克隆酶切位点中,转化大肠杆菌的感受态中,通过在卡那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kana 基因和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成功连入到pMD19-T载体相应酶切位点,酶切、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敲除重组质粒,为将来构建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工合成mutacin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mutacinⅠ和Ⅲ对牙菌斑主要致龋菌的抑制作用,寻找其活性基团。方法: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mutacinⅠ和Ⅲ及不同链长的系列短肽。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系列短肽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检测其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韦荣氏菌、黏性放线菌、内氏放线菌、远缘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结果:人工合成mutacinⅠ和Ⅲ及部分短肽类似物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有抑菌活性。结论:人工合成的mutacinⅠ和Ⅲ及部分短肽类似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可初步确定其活性基团位置。  相似文献   
6.
口腔微生态环境是由许多微生物组成,这些细菌长期在口腔内定居、生长繁殖、不断地进行竞争和拮抗,其间竞争主要是靠密度感应系统.细菌在微生态环境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产生调控性胞外化学信号,当这些信号分子的浓度达到一定数量值时,菌内的靶基因或者相关基因就被激活,或被抑制.通过这些信号可以调控细菌的一些功能基因,例如形成生物膜、产生细菌素、孢子、产酸、毒力反应等,从而增强细菌的生存力.龋病主要的致龋菌是变异链球菌,变异链球菌可以通过密度感应系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自身调节,以便更好的生存.现将变异链球菌密度感应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上颌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约为3%,双根的发生率更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右上颌侧切牙双根双根管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可用于变异链球菌表达系统的含LuxS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从变异链球菌的DNA、载体pEGFP-N1中扩增出LuxS基因的启动子(pLuxS)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片段,经回收、纯化后,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克隆入载体pUC19中。结果通过对重组质粒pUC19-pLuxS-gfp的酶切图谱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插入片段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UC 19-pLuxS-gfp为下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把构建好的含有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转入变异链球菌进行luxS的敲除以形成luxS突变株,同时测试变异链球菌失去luxS基因后在pH 3.0酸性环境中的生长情况.方法:把含有luxS基因两侧同源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9TUKD)转化入变异链球菌UA159中,利用间源重组,等位基因交换进行luxS基因敲除,再对此突变株进行PCR的检测,利用测试A值、梯度稀释和平板计数法,对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和野生型的变异链球菌在pH 3.0酸性环境下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的构建了变异链球菌luxS的突变株,并且变异链球菌失去luxS基凶后,在酸性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相对于野生型的变异链球菌低.结论:LuxS基因对变异链球菌的耐酸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对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敲除变异链球菌中的luxS基因,构建luxS突变株,测试变异链球菌失去luxS基因后形成牙菌斑生物膜的能力。方法把luxS基因敲除重组质粒转入变异链球菌UA159中,得到转化菌,在含有卡拉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得到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哈氏弧菌发光实验对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进行检测,通过扫描电镜,对不同时间段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和变异链球菌UA159在BHIS培养液(含1%蔗糖的脑心浸液)和BHIG培养液(含1%葡萄糖的脑心浸液)中形成的生物膜进行比较。结果成功的构建了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在BHIS培养液中,变异链球菌luxS突变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比变异链球菌UA159弱,而在BHIG培养液中,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并且luxS基因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调控是蔗糖依赖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