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脐尿管癌诊断和治疗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总结3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膀胱顶部肿块,行部分膀胱切除术,1例复发后行Bricker术。随访为2例分别无瘤生存53个月和25个月。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脐尿管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编码受雄激素诱导的前列腺跨膜蛋白基因——PMEPA1(transmembrane prostate androgen induced RNA)的表达,预测前列腺癌非激素依赖型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MEPA1及GSTP1 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及33例前列腺癌和1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GSTP1及PMEPA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下调。GSTP1在6.1%的前列腺癌患者中表达上调,在81.8%的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在12.1%的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MEPA1在27.3%的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在27.3%的患者中表达下调,在45.4%的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统计分析表明,GSTP1的表达与年龄有关,与PSA、TNM分期、有无骨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MEPA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是否有骨转移有关,而与年龄、PSA、TNM分期无显著关系。结论 PMEPA1有可能作为区分临床预后较差的前列腺癌的分子学标记,但需要进一步做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会阴<10点与≥10点前列腺活检的诊断效率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900例,分2组,<10点组759例(A组),平均活检8点;≥10点组141例(B组),平均活检12点.分析2组间总活检阳性率、PSA分层活检阳性率和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A、B组前列腺癌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41.6%(316/759)和51.8%(73/141),PSA≤10.0 ng/ml患者中活检阳性率分别为6.8%(16/235)和17.8%(8/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出现肉眼血尿者274例(36.1%),尿潴留2例;B组肉眼血尿53例(37.6%),尿潴留1例,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0点前列腺活检的诊断效率高于<10点,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肽段44-mer(57-101)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a)细胞PC-3发生神经内分泌分化(NED),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机理。方法体外合成44-mer并对PC-3的生长进行干预,以采用不同浓度44-mer诱导作为实验组,未用44-mer诱导作为对照组。从形态、标志物两方面证实部分细胞发生NED;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44-mer,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嗜铬粒素A(Chr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并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结果实验组PC-3中发生NED形态学改变的细胞所占的比率为18.65%±1.26%,明显高于对照组(3.62%±0.44%)(P<0.01);1、10、100 nmol/L44-mer分别诱导PC-3 3 d后培养液中的ChrA水平分别为(168.97±5.36)、(263.95±5.30)、(325.24±5.74)ng/mL,均高于对照组[(115.97±2.16)ng/mL](P均<0.01);免疫印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技术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对615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前列腺有可疑病灶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平均活检点数为8点。观察穿刺活检结果。结果患者均能耐受活检过程。615例患者中检出前列腺腺癌231例(37·6%),前列腺结节状增生358例(58·2%),前列腺炎症9例(1·5%)。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外周带系统穿刺联合病灶直接活检技术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且能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早泄患者的疗效.我院收集43例门诊早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甲组21例患者每次性交时采用动-停-动方法,即同房前充分性爱抚,阴茎全部进入阴道后由不动至缓动至小幅度旋动,待女方将达高潮期时做抽动动作.乙组22例患者除应用行为疗法外,同时口服盐酸氟西汀(美国华生制药有限公司)25 rmg,qn,连用4周.治疗开始后第6周门诊随访,采用SCL-90问卷方式评价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性交频度、阴茎抽动次数、性欲、总体性交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肽段44-mer(57-101)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a)细胞PC-3发生神经内分泌分化(NED),并探讨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机理。方法体外合成44-mer并对PC-3的生长进行干预,以采用不同浓度44-mer诱导作为实验组,未用44-mer诱导作为对照组。从形态、标志物两方面证实部分细胞发生NED;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44-mer,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并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嗜铬粒素A(Chr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并定期测量肿瘤体积。结果实验组PC-3中发生NED形态学改变的细胞所占的比率为18.65%±1.26%,明显高于对照组(3.62%±0.44%)(P〈0.01);1、10、100 nmol/L44-mer分别诱导PC-3 3 d后培养液中的ChrA水平分别为(168.97±5.36)、(263.95±5.30)、(325.24±5.74)ng/mL,均高于对照组[(115.97±2.16)ng/mL](P均〈0.01);免疫印迹法显示实验组PC-3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hrA的表达升高;实验组G0/G1期的细胞占79.2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65.18%±4.53%)(P〈0.05);1、10、100 nmol/L44-mer诱导PC-3 6 d后WST-1实验的吸光度值分别为2.05±0.07、1.98±0.06、1.78±0.09,均低于对照组(2.54±0.08,P均〈0.01)。与对照组肿瘤体积[(574.70±63.78)mm3]相比,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222.21±49.51)mm3](P〈0.01),且标本中ChrA表达上升。结论 44-mer诱导PC-3发生NED,并抑制其在体内外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阴囊Paget病的诊断与治疗(附6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关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和手术处理原则,提高外科医生对阴囊Paget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3年收治的64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从初发症状到明确诊断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年9个月。除1例采用激光治疗外,其余均采用手术病灶切除术,术后皮肤结构重建,效果满意。术后局部复发8例,其中与该病相关死亡3例。结论:阴囊Paget病容易漏诊,发现阴囊、会阴附近部位皮肤出现可疑的湿疹样病变,应尽早行皮肤活检。早期彻底切除病灶能减少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受甲基化调节的基因,检测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类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可能因去甲基化导致恢复表达的基因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及39例前列腺癌和16例前列腺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以上标本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用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PC-3细胞系中DMBT1(deleted in malignant braintumo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LNCaP细胞系中未见到显著改变。在100%的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DMB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统计分析表明,DMBT1 mRNA的表达水平与cTNM分期及骨转移有关,而与年龄、PSA水平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结论 DMBT1有可能成为指导前列腺癌分期及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但DMBT1的调控机制以及DMBT1在细胞生理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Jacques等于 1 880年发现了 piezo electric效应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超声成像技术 ,由于其非侵入性、无放射性及低成本性等优点 ,于 2 0世纪 40年代被应用于医学领域。而Watanabe等在 1 971年引入了经直肠超声成像 (TRUS)技术用以诊断前列腺疾患 ,这被认为是现代前列腺超声成像技术的起源。但是传统的二维超声对前列腺立体结构的显示不够理想 ,而操作者依据二维图像在自己脑中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又是不确切的〔1〕。基于临床诊疗的需要 ,一项新的三维超声成像 (3D US)技术应运而生 ,笔者现就其在前列腺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