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胶原吸收指标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和骨形成指标血清骨钙素(OC)二者在肿瘤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血清65例,乳腺癌患者血清36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将其分为骨未转移组和骨转移组两组。并征集我院健康体检人群4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定量测定血清ICTP、OC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结果血清ICTP在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组[(27.80±11.14)μg/L和(122.33±34.92)μg/L]均显著高于骨未转移组[(8.95±3.81)μg/L和(8.40±4.5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未转移组较健康对照组[(5.16±1.76)μg/L]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OC值在乳腺癌骨转移组[(69.31±36.17)ng/mL]亦显著高于骨未转移组[(15.54±6.0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肺癌骨未转移组血清OC值较健康对照组以及肺癌骨转移组较肺癌骨未转移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TP在诊断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中是特异性高、敏感度较好的指标,血清OC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单独使用敏感度不够,意义不大,但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好。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6.7%,联合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84.2%。结论可根据需要单独或联合应用血清ICTP和OC,作为除影像学外诊断肿瘤骨转移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ACL 200血凝仪连续监测(0,1h,24h,48h,96h)MODS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分别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后1h,24h,48h,96h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PT、APTT与用药前比较.结果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后1h,PT、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X活性明显下降;低分子量肝素维持量(第24h,48h,96h)时,凝血因子X活性各测定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用药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T、APTT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非常必要,且监测凝血因子X较监测PT、APTT更为有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是监测MODS患者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十分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胶原吸收指标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和骨形成指标血清骨钙素(Ostccalcin,OC)两者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为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提供新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收集我院肿瘤干科门诊及病房经病理确诊的肺癌病人血清65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将它们分为骨末转移组和骨转移组。并征集我院健康体检人群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定量测定血清ICTP,OC浓度。结果:血清ICTP值肺癌骨转移组较肺癌骨末转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肺癌骨末转移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1),而血清OC值肺癌胃未转移组较正常对照组以及肺癌骨转移组较肺癌骨末转移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5)。血清ICTP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98.2%,而血清OC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11、1%,特异度为85.7%,两者联合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84.2%。结论:血清ICTP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是特异性高,敏感度较好的有用指标。血清OC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单独使用敏感度不够,意义不大。可根据需要单独或联合应用,作为除影像学外诊断肺癌骨转移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ECL法与ELISA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火祥  丁丽萍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2):137-137,143
目的 通过比较ECL法与ELISA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各自的特性 ,了解ECL法“定量”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特点。方法 收集 393例本院住院病人的血清标本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ECL)法检测 5项HBV血清标志物 ,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ECL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比ELISA法敏感性高 ,精密度好 ,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 ,利于医患沟通 ,并可实现自动化分析。但HBcAb阳性率过高。结论 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 ,有必要用ECL法等定量方法代替ELIS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ACL 200血凝仪连续监测(0,1h,24h,48h,96h)MODS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分别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后1h,24h,48h,96h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PT、APTT与用药前比较.结果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后1h,PT、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X活性明显下降;低分子量肝素维持量(第24h,48h,96h)时,凝血因子X活性各测定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用药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T、APTT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非常必要,且监测凝血因子X较监测PT、APTT更为有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是监测MODS患者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十分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1CTP)和血清骨钙素(0C)二者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为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我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病人的血清36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将它们分为骨未转移组和骨转移组两组。并征集我院体检健康人群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定量测定血清ICTP,OC浓度。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ICTP和OC值较乳腺癌骨未转移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骨未转移组1CTP值较正常对照组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OC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CTP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100%.而血清OC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6.7%.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6.7%。结论 血清ICTP、OC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是特异性高的有用指标.单独使用可能敏感度不够,若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可作为除影像学外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ECL法与ELISA法在测定乙月血清标志物上各自的特性,了解ECL法"定量"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特点.方法收集393例本院住院病人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ECL)法检测5项HBV血清标志物,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ECL法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比ELISA法敏感性高,精密度好,可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利于医患沟通,并可实现自动化分析.但HBcAb阳性率过高.结论在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上,有必要用ECL法等定量方法代替ELIS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OICTP)和血清骨钙素(OC)二者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为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我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病人的血清36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将它们分为骨未转移组和骨转移组两组.并征集我院体检健康人群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定量测定血清ICTP,OC浓度.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ICTP和OC值较乳腺癌骨未转移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骨未转移组ICTP值较正常对照组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OC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CTP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100%,而血清OC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6.7%,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6.7%.结论 血清ICTP、OC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是特异性高的有用指标,单独使用可能敏感度不够,若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可作为除影像学外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清性激素,一般包括垂体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促泌乳素(PRL)三项和性腺激素雌二醇(ES2)、孕酮(P)、睾酮(TT)三项,在诊断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等妇产科疾病以及内分泌、肿瘤疾病方面具有其重要作用。目前国内一般以放射免疫测定值作为参考值,很少有化学发光法方面的资料,尤其对老年人血清性激素水平,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与CHD不同类型及严重程度分级(NYHA分级)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451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9例,及健康对照者103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Hcy和NEFA含量,并按NYHA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cy含量分别为16.7±10.4 μmol/L,16.8±5.8 μmol/L和19.8±11.1 μ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6±9.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AMI组血清Hcy含量亦均显著高于SAP和UAP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血清NEFA含量UAP组为513.5±232.6 mEq/L,AMI组为774.7±415.3 mEq/L,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3.5±142.1 mEq/L),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SAP组血清NEFA含量为332.7±137.9 mEq/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清Hcy含量随心功能障碍程度加重而渐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血清NEFA含量无此变化,只有当NYHA分级Ⅳ级时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体内存在含硫氨基酸和脂类代谢紊乱。含硫氨基酸和脂类代谢紊乱可能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