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计数异常与疾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 (PC)在炎性疾病中的消长规律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入住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的 78例测定二次以上的血小板计数异常儿 ,把PC <10 0× 10 9/L归入PC减少组 ,PC >35 0× 10 9/L归入PC增高组 ,调查其原发病 ,了解PC异常与病程以及预后的关系 ,观察PC与WBC、RBC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78例中 6 5例为PC升高组 ,最高为 2 0 0 0× 10 9/L ,13例为PC减少组 ,最低为 2 0× 10 9/L ,二组各死亡 2例 ,死亡率分别为 3.0 7%和 30 .76 % ,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PC升高组的死亡儿均死于不可逆的原发病 ,似于PC升高的炎性反应无关 ;PC减少组均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 ,2例在短时间内下降 >5 0 % ,而存活儿的PC均升至 10 0× 10 9/L以上。未见PC、WBC和RBC三者之间的消长规律。结论 PC升高提示炎性反应 ,在危重儿中PC常降低 ,猜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DIC时消耗增加以及在内脏器官中扣押 ,其下降的程度和速度以及再次升高的快慢与预后有关 ,PC易监测、价廉 ,可作为监测危重儿疾病趋势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对防治重症手足口病神经源性肺水肿( NPE)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05~2014-04入住我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2、3期)228例,分为对照组(2期)70例,按照常规治疗;经鼻持续正压气道通气( CPAP)组10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简易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组50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有创机械通气。结果2期CPAP组与对照组及呼吸机组(2期)的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156);3期呼吸机组的病程较CPAP组短(P=0.000),但呼吸机组的血糖水平高于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期呼吸机组进展到4期的有8例均合并NPE明显高于3期CPAP组( P=0.004),5例死于肺出血,病死率62.5%,3期呼吸机组的最终病死率高于CPAP组( P<0.01)。结论目前没有临床依据推荐在2期重症手足口病常规使用机械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3期危重症手足口病的症状改善、阻止病情进展、防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在减少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方面具有肯定的疗效与优势。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 ,DIC的发病机制日趋明了。DIC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 ,凝血机制被激活为特征 ,引起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 ,以致中小血管被血栓闭塞 ,影响各器官的血液供应 ,产生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紊乱而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获得性综合征[1] 。近年来有关DIC的研究进展较快 ,不少国内外文献显示 :DIC患儿若能在DIC的早期 (高凝期 )或DIC前期即给予肝素等抗凝治疗 ,预后可大为改善 ,病死率降低 ,而到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检查达到确诊标准时多属中、晚期 ,治疗效果不理想[2 ] 。因此 ,近年来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新生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1年急诊科、NICU收治的73例心跳呼吸骤停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常规新生儿复苏流程“ABC”急救后未复苏成功的新生儿分为肾上腺素组47例(对照组)及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组26例(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初步复苏成功率(23.1%,6/26)与对照组(34.O%,1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956,P〉0.05)。结论在新生儿复苏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时组织氧摄取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时新西兰大白兔全身和空肠氧摄取率变化的规律。方法 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制备兔感染性休克模型。对照组 (n =5只 ,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和感染性休克组 (n =1 0只 ) ,分别做右侧颈外静脉至右心房、股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分支插管、抽血行血气分析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全身和空肠氧摄取率及血气参数的变化。结果 感染性休克组全身氧摄取率似有增加 ,但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小肠氧摄取率逐渐增加 ,与基础值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右心房血 (混合静脉血 )和肠系膜上静脉近端血pH随休克时间延长逐渐降低 ,BE负值逐渐增大 ,两者呈平行关系 ,与基础值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感染性休克时 ,全身氧摄取率不变 ,空肠局部氧摄取率增加 ,但组织缺氧始终存在 ,测定全身氧代谢不能代表局部氧代谢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肿节风总黄酮对阿糖胞苷诱发小鼠肉瘤S180血小板减少模型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阿糖胞苷100 mg/kg,1次/d,连续2 d,第3天改用50 mg/kg作为维持剂量继续腹腔注射,1次/d,连续3 d。每天灌胃给予肿节风总黄酮,连续10 d,于实验第3、5、7、10天测定白细胞及血小板。结果:腹腔注射阿糖胞苷可在第7天成功造成血小板减少模型,肿节风总黄酮可显著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P〈0.01)。结论:阿糖胞苷可成功造成荷瘤鼠血小板减少模型,肿节风总黄酮可显著升高血小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葡萄糖注射液中有关物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已知杂质A,B,C,D,E和未知单杂。使用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50g/L四丁基硫酸氢铵,1.0g/L磷酸二氢钾和3.4g/L磷酸混合溶液;28∶72)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93nm。结果盐酸莫西沙星进样质量在0.1259~5.036μg/mL(r=0.9992),浓度范围内,供试品溶液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良好。精密度:RSD为0.78%;最小检出限为0.74ng。定量限:供试品溶液峰面积的RSD%为4.24,最小定量限为2.53ng。溶液稳定性:供试品溶液及其对照溶液在8h内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盐酸莫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F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4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FS患儿90例为FS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对FS组与对照组小儿的IL-6基因的-572位点基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LISA法对患儿的NSE进行测定.结果 IL-6基因-572位启动区-572位点存在C→G单核苷酸替换多态性,在FS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组-57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FS组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儿童FS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惊厥患儿易发生脑损伤,应尽早检测血清NSE,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