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3.
4.
目的 研究生酮饮食(KD)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给予SD雄性大鼠正常饮食(ND)和KD 6周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恢复再灌注60 min,通过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评价KD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KD减轻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ST段抬高,降低了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水平.结论 KD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共入选45例NSCLC患者,随机分入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PDD)组成NP方案化疗组(23例),吉西他滨(GEM)联合PDD组成GP方案组(22例),观察两组对化疗的反应;同时以RT-PCR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β-tubulin-Ⅲ蛋白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对化疗总的有效率相似,在NP组内,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患者的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测量值为(4.8±1.9),而无效患者为(15.8±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患者β-tubulin-Ⅲ蛋白的测量值为(3.7±1.5),无效患者为(1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组10例无效,12例有效,有效与无效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mRNA和β-tubu-lin-Ⅲ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β-tubulin-Ⅲ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关,β-tubulin-Ⅲ基因高表达,提示对长春碱类药物的敏感性低,宜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肩关节镜下取髓内钉同时修复肩袖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07—06--2009—06收治的肱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肩关节镜取出内固定并同时修复肩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方法取出内固定,未对肩袖进行特殊修复。手术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随访2年后,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dev肩关节功能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进行了再次的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手术。结论肩关节镜下取髓内钉同时修复肩袖能显著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rMSCs分为两组,各组均设6个样本:一组用终浓度为10ng/ml的IL-6刺激12h,另一组不加细胞因子刺激;然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直标法检测两组细胞表面VCAM-1抗原的表达率,RT-PCR法检测两组细胞VCAM-1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未刺激组细胞染色浅,呈淡棕黄色;IL-6刺激组细胞呈棕褐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未刺激组VCAM-1的表达率为14.1%;IL-6刺激组VCAM-1的表达率为80.9%。RT-PCR显示,未刺激组VCAM-1mRNA呈微弱表达;刺激组VCAM-1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IL-6能诱导rMSCs VCAM-1的表达显著增高,提示VCAM-1可能在MSCs替代治疗初始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炎性反应尤其是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多巴胺神经元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引起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机制研究发现,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药物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抗炎治疗将成为PD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自体CIK细胞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33例,单独采用XELOX方案化疗。疗程为2周期,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6.88%,对照组为3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78.13%,对照组为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细胞亚群CD3+、CD4+、CD56升高,CD4+/CD8+比值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体CIK细胞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