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新现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胜任动物模型。建立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基础上的模型,虽然可以部分复制人类疾病特征,但其经济性欠佳且与动物权益的保护有所冲突;而啮齿类动物对新现病毒的易感性往往较低,也不能很好地复制人类疾病。本文对营养、免疫及疾病易感性关系研究的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以发现解决当前难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中医祛腐生肌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固定物感染已成为困扰骨伤预后的主要临床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各类内固定慢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易吸附于生物材料表面生长,并形成生物膜,这种生物膜的建立使得这些细菌能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本文根据中医学"祛腐生肌"的理论,认为运用中医祛腐生肌法可避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且价格低廉,对内固定物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因此,祛腐生肌法防治内固定物感染、促进感染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汉防己甲素、阿苯哒唑和汉防己甲素脂质体体外抑制原头节作用 ,探讨汉防己甲素抗泡型包虫病的作用。 方法 将汉防己甲素、阿苯哒唑和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分别配制成 2 0 μg/ml、40 μg/ml、80 μg/ml 3个浓度 ,并且选择低、中剂量的汉防己甲素和阿苯哒唑合用 ,加入RPMI164 0培养基中 ,体外培养泡球蚴原头节 ,观察计数每天的死亡率 ,直到所有的用药组头节全部死亡。 结果 汉防己甲素、阿苯哒唑低、中、高浓度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 ,原头节死亡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在中、高浓度下与对照组的原头节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的原头节死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汉防己甲素体外具有抑制泡球蚴原头节的作用 ,并且与阿苯哒唑联合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汉防己甲素对泡球蚴组织6种微量元素(Ca , Mg ,Cu , Fe , Zn ,Se )的影响.方法选用45只昆明种健康小鼠经腹腔注射泡球蚴原头节建立继发性泡球蚴病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灌胃治疗,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设3个剂量组, 剂量分别为50mg/kg,100 mg/kg,200 mg/kg; 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剂量为50mg/kg.每天灌胃1次,治疗90天后,处死小鼠,分离泡球蚴组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泡球蚴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Ca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Cu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Zn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Fe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g ,Se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治疗能引起泡球蚴组织微量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灭菌是涉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技术。但在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中,学生只能从宏观层面感受灭菌效果,不能观察到微生物在微观层面的变化。文章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选择蛋白质、核酸以及细胞膜作为模拟对象,获得它们在高温下的变化过程,为学生理解热力灭菌原理提供了直观的展示。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引入为医学微生物教学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益辅助。  相似文献   
6.
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 ,尤其在国际互联网的影响下 ,医学教育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发生更广泛的联系。为了更快更好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提高外语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大纲要求医学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能阅读本专业相关英文资料 ,但是医学英语对于本科生来说只是选修课 ,并且学生普遍有重视公共英语而忽略专业英语的倾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及怎样提高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作者以自己在教学中结合 2 0 0 0级专升本学生的情况来做一探讨。1 重要性首先 ,从考试的角度出发 ,当前为了促使学生们学好英语 ,…  相似文献   
7.
EV71型病毒驯化与手足口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好发于幼儿,通常是自限性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但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易于出现伴有神经症状的严重病例。EV71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从而妨碍了疫苗的研发。建立良好的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而建立动物模型的关键是通过病毒驯化获得EV71的神经细胞适应毒株。本文简要综述EV71的病毒驯化及手足口病动物模型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