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下腔静脉损伤是严重的腹腔致命性创伤,超过1/3的患者在院前已经死亡,在医院急救过程中又有超过1/3的患者死于腹腔出血造成的并发症,而同时伴有肝脏损伤,尤其是肝右叶损伤的患者,会增加手术难度,降低抢救成功率.本院成功抢救1例肝右叶破裂伴下腔静脉损伤的4岁儿童,特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急性创伤性脾破裂病例。根据术前超声多普勒及cT共同评估腹腔游离液体不大于300ml,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收缩压〉90mmHg(1mmHg=0.1333kPa)]的9例作为腹腔镜组,并选择同期开腹手术17例作为开腹组。采用成组资料f检验(或f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首次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及死亡。腹腔镜治疗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2.65±0.22)d较开腹手术组(3.63±0.37)d缩短(P〈0.01);腹腔镜治疗后患者术后切口生长良好,较开腹手术组(47.05%,8/17)低(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41.67±6.61)min要长于开腹组(78.52±8.43)min,有显著差别(P〈0.01)。而腹腔镜组住院时间(6.22±0.67)d明显短于开腹组(9.23±1.82)d(e〈0.01)。【结论】正确评估损伤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治疗急性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副作用较小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卢明  穆霄燕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19+121-119,121
目的分析普外科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4月-2013年1月68例接受急诊腹腔镜探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探查后得到确诊,63例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未出现死亡病例和切口相关并发症,其中急性阑尾炎21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5例,急性胆囊炎32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外伤性肝破裂2例,手术成功率为92.65%;其余5例术中转为开腹手术,5例均手术成功,但术后有1例死于感染并发症。结论急性腹腔镜探查可快速对不明病因的急腹症作出明确的诊断,并且90%以上的急腹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4.
1992年Morton将前哨淋巴结定义为原发肿瘤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在其没有转移时,其他淋巴结发生跳跃性转移的机会较少。前哨淋巴结定位示踪技术主要有染色法、放射性核素法、以及两者联合的混合法。染色法操作简便、直观,其缺陷在于:注射后即可进入毛细淋巴管又可进入毛细血管,使被注射部位广泛染色,不利于病灶的判定。核素法探测时有背景信号干扰并且有放射性危害是其缺点。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间隙为30~50 nm。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间隙达500 nm,平均粒径150 nm的纳米炭在肿瘤及周围组织注射后,滞留于引流淋巴管和淋巴结,而不能进入毛细血管,从而实现了淋巴结染色。近红外荧光与纳米技术结合后即成为能发射近红外荧光的量子点,可以在活体内定位和成像肿瘤,是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来通过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分子生物学标记或体循环肿瘤细胞DNA分析,前哨淋巴结特有的对判断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和最小创伤性会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创伤性小肠破裂患者25例.根据术前腹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并确定适应证,以腹腔肠系膜水肿、小肠间可见明显游离气体影及超声多普勒超声评估腹腔游离液体≤400 ml的病例作为腹腔镜组(8例),并选择同期开腹手术病例作为传统开腹组(17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2.00 ±0.26)d比(2.94±0.18)d,P<0.01].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33.1±3.0)、(131.8±1.9)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0比47.1% (8/17),P<0.05].结论 在术前正确诊断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点式剥脱术结合射频消融在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1年 9 月至2022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观察组采用点式剥脱术结合射频消融.分析比较围手术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浓度水平、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指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的具体时长、术后住院具体的天数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术中具体的出血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 7 d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 7 d纤维蛋白原、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点式剥脱术结合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能改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降低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介入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探究糖尿病足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2022年6—9月天津市河西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DSA下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患者踝肱指数变化及治疗6个月后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 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下介入手术治疗可有效提升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踝肱指数,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帮助,患者6个月溃疡复发率低,较为安全,值得临床进行应用以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