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诊治水平,我们对5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21一70岁.其中秋冬季发病共38例,占76%.咳嗽48例,咳痰21例,咯血9例,胸闷18例,发热38例,其中高热6例.恶心、呕吐及腹泻共26例,心悸11例,关节肌肉疼痛13例,全身乏力4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39例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年龄、主诉时间、临床T/N分期、转移部位、分子标志物表达及治疗模式等相关因素, 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对患者总生存(O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ER阳性患者初诊临床N分期、初诊转移部位、ER表达水平、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Ki-67阳性指数、p53表达、内分泌治疗、初诊化疗情况、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情况分层患者间OS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初诊转移部位、Ki-67阳性指数、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情况均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寡转移、Ki-67阳性指数≤20%、接受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疗的ER阳性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外周血中活性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穿刺标本和血液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癌组织中IDO表达及外周血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浓度与IDO活性,分析IDO表达及活性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与临床T分期(P=0.006)、N分期(P=0.020)、临床分期(P=0.045)及ER状态(P=0.014)有关。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IDO高活性伴随癌组织中IDO高表达(P=0.004),并与临床T分期(P=0.019)及N分期(P=0.047)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与化疗前临床T分期(P=0.049)、ER状态(P=0.025)及分子分型(P=0.014)有关;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与化疗前临床T分期(P=0.014)有关。更重要的是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pCR均与化疗前IDO表达及活性有关(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IDO活性是影响pCR的唯一独立因素(P=0.032)。  结论  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和外周血中IDO活性与化疗疗效相关,可以为临床预测化疗是否敏感提供一定信息。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应用血捷活素治疗脑梗塞病人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楠  于津浦  赵晶  赵洋  穆坤  张军  金钊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24-1028
  目的  通过二代测序技术筛选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位点,探讨其对乳腺癌风险预测、临床干预及预后指导的意义。  方法  采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272例就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乳腺癌患者146例、高危人群71例及健康者55例3组样本的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DNA检测。采用Amplicon方法筛选BRCA1、BRCA2、PTEN、STK11、TP53及BAP1全外显子区域有价值的突变位点,分析3组的基因突变发生率及乳腺癌患者易感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经筛选获得177个突变位点,去重后共得到67个突变位点,其中包括50个单核苷酸突变(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s)、8个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和9个插入缺失突变(insertion-deletions,InDels)。3组突变位点中31个突变位点收录于ExAC数据库,40个突变位点收录于Clin Var数据库。本研究中21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在ExAC、Clin Var或db SNP数据库中均未提及。统计分析发现85.1%(57/67)的突变发生于乳腺癌患者及高危人群中,且突变阳性乳腺癌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10)及病理分期(P=0.002),致病性突变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家族史(P=0.005)及三阴性乳腺癌比例(P=0.009)均高于非致病性突变者。  结论  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位点在乳腺癌风险预测、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至2013年收治的28例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全组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0~89岁,中位年龄53.5岁;肿瘤平均大小为3.3 cm。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率分别为10.7%、10.7%、3%。8例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6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8例患者中位随访40月,5年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9%和61%。结论 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发病率低,侵袭性强、受体阳性率低,且治疗后早期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活化蛋白C(APCR)对妊高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蛋白C抗原(PC:Ag)。采用SYSMEX CA-7000型凝血仪测定抗活化蛋白C(APCR),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高征患者组F1+2,FPA,SFMC,D-dimer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AT-Ⅲ,PC的活性和抗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提示凝血系统显著活化,抗凝血系统功能显著减低。APCR阳性的妊高征患者组F1+2,FPA,SFMC,D-dimer水平显著高于APCR正常的妊高征患者组(P<0.01),AT-Ⅲ,PC的活性和抗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提示APCR阳性的妊高征患者组血栓前状态较APCR正常的患者组更为显著。结论:测定妊高征患者APCR对监测和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ZCP对淋巴细胞增殖和Ca2+浓度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Ca2+浓度.结果 ZCP能促淋巴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内Ca2+浓度.结论 ZCP可通过增加淋巴细胞内Ca2+浓度从而使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草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瘤重、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带3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DPH标记法测定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P,计算微黏度(η)与膜脂流动性(LFU);电泳法测定红细胞膜带3蛋白含量。结果:紫草多糖中剂量组抑瘤率达43.05%;且各剂量组对红细胞膜膜脂流动性、带3蛋白均有影响,以中剂量组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结论:紫草多糖通过影响荷瘤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和带3蛋白恢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广谱型农药增效剂(助杀灵)中铁、锰、铜、锌、钼含量。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助杀灵中含有铁、锰、铜、锌、钼的含量低于检出限。结论:测定结果与助杀灵增加植物株高,干重等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