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EUS)联合智能分光比色内镜系统(FICE)检查及Septin9 DNA甲基化检测在低位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低位直肠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EUS、FICE检查,两组均行Septin9 DNA甲基化检测,比较两组Septin9阳性率,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FICE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Septin9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ICE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低于EUS检查、Septin9DNA甲基化检测、EUS联合FICE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联合FICE检测与Septin9 DNA甲基化检测能较为准确地诊断低位直肠肿瘤,联合诊断时需要综合多项诊断情况,对患者病灶进行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磷酸化受体表达在肝外胆管细胞癌(EHCC)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及其磷酸化受体pVEGFR1/2在35例EH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EHCC细胞系中VEGF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进展、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VEGF、pVEGFR1和pVEGFR2阳性的病例数分别为20(57.1%)、14(40.0%)和14(40.0%)例。pVEGFR1的高表达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Erk1/2水平、神经侵犯、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静脉侵犯程度均相关(P均小于0.05)。pVEGFR1的高表达增加EHCC患者的死亡风险(HR=4.45,95% CI 38.66~61.62,P=0.035)。 结论pVEGFR1/2的表达程度与EHCC的进展呈正相关,高表达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提示pVEGFR1/2有可能作为EHCC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B影响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表型所介导的信号通路?方法:以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中JMJD2B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ERK-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并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结果:转染JMJD2B siRNA能特异性抑制JMJD2B的表达并导致ERK2表达下调,其磷酸化水平也降低,肿瘤细胞发生G2/M或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增殖显著受抑(P<0.05)?结论:抑制JMJD2B可通过阻断ERK-MAPK信号转导而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BS)流行病学,研究其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80例消化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区人群IBS流行病学,研究其发展趋势。结果:依据RomeⅡ诊断标准,分析80例患者IBS患病率、年龄分布,患病率为67.5%;依据Manning诊断标准,分析80例患者IBS患病率、年龄分布,总患病率为57.5%;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的5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泻为主要症状患者30例,占55.6%;便秘为主导的患者18例,占33.3%;交替型患者6例,占11.1%;依据RomeⅡ诊断标准,IBS人群就诊率为20.0%;依据Manning诊断标准,IBS人群就诊率为17.0%;IBS城乡分布状况及职业分布状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就广东省社区人员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相比北京,广东地区患病率较高,但低于西方国家。就食物过敏引发的肠易激综合征,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程进伟 《吉林医学》2010,(33):6015-6015
目的:通过观察药物治疗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运用,总结药物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对7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运用药物治疗后的2个月,对患者的病情做回访调查统计,将病情恢复分为:显效、好转、一般、无效等4个等级。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的回访调查,70例患者中显效37例,好转15例,一般12例,6例无效,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总体感觉良好。结论:药物治疗是除了手术之外,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ESD的21例早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腹腔镜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21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进食时间。并对两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90%显著低于对照组9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进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CD4~+、CD8~+、CD4~+/CD8~+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皆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ESD治疗早期胃癌患者,降低了淋巴结转移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