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患儿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給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給予肝素治疗,另选择20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TT、PT、APTT、D-Dimer、FBG、AT-Ⅲ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D-Dimer、FBG均升高,TT、PT、APTT缩短、AT-Ⅲ活性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D-Dimer、FBG明显下降,APTT、TT、PT延长,AT-Ⅲ活性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对重症肺炎高凝状态患儿凝血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对肺炎继发腹泻患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血浆胃动素(moti-lin,MOT)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120例肺炎继发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另选择30名在我院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健康组,观察病例组疗效及各组治疗前后GAS、MOT及SS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两患者组治疗前GAS、MOT均升高,SS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AS、MOT明显下降,SS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GAS、MOT降低,SS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继发腹泻时胃肠激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变,醒脾养儿颗粒对肺炎继发腹泻患儿GAS、MOT、SS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T1DM)患儿病程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聊城儿童医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12家医院登记系统为基础调查多中心1995年12月至2014年6月胰岛素治疗下的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发生DKA的频度和诱发原因。其中,T1DM确诊后发生的第1次DKA为组1A,第2次DKA为组1B。选择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T1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横断面调查病程中无DKA发生者为对照组,即组2。结果 12家医院共新诊断了1676例T1DM患儿,其中89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生了100次DKA,发生比率为5.3%(89/1676),发生频率为5.9%(100/1676)。且各中心的DKA发生比率不同,波动在1.1%~24.1%之间。组1A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31±3.03)% vs.(8.26±1.53)%,P<0.01]及胰岛素剂量[(0.85±0.42)IU vs.( 0.71±0.31)IU,P<0.01]明显高于组2。组1A的胰岛素泵使用率高于组2(25.0% vs. 11.2%,P=0.01)。而且,前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达标率(12.1% vs. 40.1%, P<0.01)及复诊次数达标率(21.2% vs. 46.6%,P<0.01)明显低于后者。组1A的DKA诱因主要是感染(33.7%)、中断胰岛素注射(21.3%)、饮食异常(20.2%),1例患者为胰岛干细胞移植后DKA。组1B仍以感染为主要诱因(4/10),1例患者因为胰岛素泵故障而发生DKA(1/10)。不同病程内发生的DKA诱因分布不同(P<0.01),1年内主要以中断胰岛素注射为主,占39.3%(11/28);1年以上中断胰岛素注射仅占13.1%(8/61),主要以感染(22/61)和饮食异常(16/61)为诱因。DKA发生率高的医院主要是以感染为诱因,达50%(12/24),而DKA发生率低的医院感染诱因占28.1%(18/64)(P<0.01)。结论 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DKA发生率为5.3%,各中心不同,最高达24.1%。DKA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差,不能规律的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及门诊复诊,应该强化糖尿病教育。胰岛素泵使用者及胰岛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成为新的教育关注点。DKA发生率高的医院需要强化患者学习感染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瘦素(Leptin)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探讨Leptin改变的调节机制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和酶标免疫分析(EASIA)检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33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Leptin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并对Leptin和TNF-α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急性期血清Lept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Leptin的测定对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探讨内分泌与免疫网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男,6岁.因进行性面色苍黄易出血1个月,低热、咳嗽10d入院.生后因畸形被父母遗弃,母孕期情况、出生史及家族史不祥.于1991年9月抱养时体重1.2kg,牛乳喂养,8个月抬头,2岁会坐,3岁行走会叫爸妈,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体检:体重9.7kg,头围42cm,身长81cm.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现将1998年来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 2 3 8例中合并低钠血症的 3 5例作一临床分析 ,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这一并发症的重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 5例 ,男 2 2例 ,女 13例。年龄 6个月~ 1岁 4例 ,1岁~ 2岁 2 8例 ,2岁~ 3岁 3例。所有患儿均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入院时病程 2 d~3 d 15例 ,4d~ 5 d 2 0例。患儿均有发热、大便次数在每日 10次以上。合并呕吐 3 2例 ,抽风 2 8例 ,轻度脱水 14例 ,中度脱水 2 1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电解质 ,3 5例患儿均因N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细菌感染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血中的IGF 1和IGBP 3。感染组患儿发病极期 30例、恢复期 1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用酶联免疫法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结果 (1)在感染极期 ,血清IGF 1(45 0± 14 8) μg/ml及IGFBP 3(12 85 9± 6 0 8 0 ) μg/ml水平明显降低 ,较感染恢复期 (P <0 0 5 )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在感染恢复期 ,血清IGF 1及IGFBP 3水平已近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且二者的改变存在明显正相关。 (2 )在感染极期 ,血TNF α (32 9± 6 6 )pg/ml水平明显升高 ,较感染恢复期 (P <0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在感染恢复期血TNF α水平已近正常 ,较对照组 (P =0 2 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无论在感染极期 ,还是在感染恢复期 ,血IGF 1、IGFBP 3与TNF α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1)小儿细菌感染发病极期 ,血清IGF 1、IGFBP 3水平显著降低 ,恢复期恢复正常 ,二者的改变具有相关性。 (2 )血清TNF α浓度在感染极期升高 ,恢复期降至正常 ,但未发现与IGF 1、IGFBP 3水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病例 :患者男 ,6岁。因进行性面色苍黄易出血 1个月 ,低热、咳嗽 10d入院。生后因畸形被父母遗弃 ,母孕期情况、出生史及家族史不祥。于 1991年 9月抱养时体重 1.2kg ,牛乳喂养 ,8个月抬头 ,2岁会坐 ,3岁行走会叫爸妈 ,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体检 :体重 9.7kg ,头围 4 2cm ,身长81cm。发育营养差 ,重度贫血貌 ,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胸前皮肤见 5cm× 3cm棕色色素沉着。特殊面容 :头颅小、小眼、鼻梁低平 ,表情吊滞。左肺底闻及中小水泡音 ,心尖区闻及 3级收缩期杂音 ,不传导 ,浅表淋巴结及肝脾未触及。男性外生殖器 ,阴茎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血液流变学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选择年龄、性别等匹配的健康查体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血粘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显著下降,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多。【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1995年9月~1998年9月,共收治68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其中16例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