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卡孕栓配合日间钳刮术终止孕10-12周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住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10-12周的孕妇,分为日间钳刮术和药物流产术两组,比较2种方法的流产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费用、术中平均出血量、宫颈扩张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在B超监测下的钳刮术组199例,均人流成功,无人流不全和子宫穿孔发生;药物流产组203例,完全流产153例,不全流产29例,失败21例,流产成功率89.7%。日间钳刮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d,明显小于药物流产术组的3.67d;日间钳刮术组平均出血量为39.3mL,明显低于药物流产术组的68.28mL;日间钳刮术组用卡孕栓后轻微腹泻21例,药物流产术组有胃肠道反应剧烈呕吐2例,全身皮肤瘙痒、过敏1例,类早孕反应38例。结论:孕栓配合日间钳刮术终止孕10-12周妊娠与药物流产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相比,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流产成功率、且副作用少、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胎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8885例早期人工流产患者术后病理结果筛选出葡萄胎患者,对其进行血β-hCG随访及相关检查,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寻找临床出现葡萄胎表现之前的葡萄胎发生的可能指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885例早孕人工流产患者中有14例发生葡萄胎,发病率为1.57‰;稽留流产患者葡萄胎发病比例(0.78%)显著高于正常妊娠者(0.10%);葡萄胎患者与正常妊娠者术后转经时间无差异。结论:生育旺盛年龄妇女是发生葡萄胎的主要人群,人流患者(特别是稽留流产患者)的绒毛组织做常规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葡萄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6~24周妊娠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将来自上海市8所医院607例要求终止16~24周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3组。组I第1天晨口服米非司酮200mg,第3天晨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12h重复1次,最多3次;组II第1天晨口服米非司酮100mg,连用2d,第3天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使用方法同组I;组III第1天晨口服米非司酮200mg,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每6h重复1次,最多4次。结果:3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97.1%、96.0%和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48);流产成功577例,引流产时间为13.43±10.18h,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1.01,P=0.36);流产成功者中,米索前列醇用量组I、组II、组III分别为616.33±317.26μg、634.99±307.88μg、797.85±395.56μg,组III使用量高于组I、组II(F=16.20,P=0.00)。胎儿娩出后2h内和2~24h阴道流血量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程度轻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单次口服米非司酮200mg配伍米索前列醇,每12h阴道给药400μg,是终止16~24周妊娠的理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育龄妇女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且要求终止妊娠的也日趋增多。我们对住院人工流产人群进行了性病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性病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以提高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静脉麻醉下的无痛人工流产是否影响手术后恢复及术后避孕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临床调查,对本市计划生育学组10个成员单位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术后的随访,每个成员单位随机征集选取无痛人工流产(研究组)和普通人工流产(对照组)对象各100名。主要调查指标包括流产人群的一般情况、对人工流产危害的认识、术中和术后疼痛、术后阴道流血和转经情况、术后子宫内膜的恢复情况及术后避孕方法的选择。结果:共完成调查1782例,其中研究组947例,对照组835例。研究组对象年龄较轻,学历较高,所有对象均存在对人工流产危害的认识不足;研究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5.5±3.5 d,转经时间34.5±8.0 d,与对照组相似(5.3±3.5 d,34.9±7.5 d,P0.05)。术后3周子宫内膜厚度研究组为7.1±2.5 mm,对照组为6.8±2.6 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象术后避孕措施的选择组间也相似。结论:静脉麻醉下的人工流产对象术中处于安静状态,减少了疼痛和恐惧,与普通人工流产组相比,不增加术后对子宫内膜的过度损伤,不影响术后恢复和流产后避孕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未婚人工流产女性非意愿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未婚女性非意愿妊娠状况,探讨非意愿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技术,于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在上海市3家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寻求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进行匿名调查。结果:44.34%被调查者发生过≥2次非意愿妊娠(396/893),其中发生过2次者占71.97%(285/396),发生过3次者占22.47%(89人)。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年龄大(OR=1.61,95%CI:1.45~1.78)、首次性行为年龄小(OR=0.65,95%CI:0.59~0.71)和未婚同居(OR=1.65,95%CI:1.25~2.19)的未婚女性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的危险高;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与多性伴(OR=1.38,95%CI:1.00~1.90)有关。结论:未婚流产女性发生多次非意愿妊娠比例高,应加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多性伴和未婚同居女性的安全性行为教育和流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8.
李丽  程丽村 《上海医药》2012,(21):14-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空腹口服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5d,于服药前和服药后15d、30d、45d共4次空腹抽血检查内分泌4项指标,同时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患者用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酮(P)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B超下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变薄。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用药期间仅有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52%,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性γ-IUD(记忆合金)的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续用率、副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活性γ-IUD(记忆合金)与TCu380AIUD作临床效果比较。按常规要求放置IUD,在置器后的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副作用。结果:共接纳对象1 987例,活性γ组993例,T-IUD组994例,对象的临床特征组间基本相似。置器后12个月的随访率活性γ组和T-IUD组分别为87.0%和86.6%;置器1年净累积续用率活性γ-IUD组为93.40%,T-IUD组为88.67%(P<0.01)。置器1年时粗累积脱落率活性γ-IUD组和T-IUD组分别为每100妇女年1.57和1.91(P>0.05),带器妊娠率分别为每100妇女年0.68和0.12(P<0.01);因IUD下移停用率分别为每100妇女年1.88和4.20(P<0.01);因出血停用率分别为每100妇女年1.13和4.10(P<0.01);因疼痛而停用、因症取出及非因症取出率组间相似。置器后各阶段副反应主诉的发生率活性γ-IUD组均明显低于T-IUD组(P<0.05)。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结论:活性γ-IUD(记忆合金)比TCu380AIUD续用率高,下移和出血副反应少,是一种临床效果较好、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新型IUD。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