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律失常作为心力衰竭患儿的常见并发症,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通过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6例CHF患儿(CHF组)和32例非CHF患儿(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并比较;并对心衰患儿心功能改善前后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CH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FT3均降低(P<0.05或P<0.01),FT4、TSH无明显变化(P>0.05);(2)T3、T4、FT3随心衰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1).结论 CHF组患儿血清T3、T4、FT3水平显著下降,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变化与川崎病怠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进行血清CRP和IgC、IgA、IgM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 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血清CRP和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CKP、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P<0.01).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IgM的升高与患儿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我科住院的小儿心力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吸氧、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NT-pro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CHF患儿治疗后NT-proBNP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1); LVEF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效果,可改善心功能,NT-proBNP在治疗CHF疗效评价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川崎病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血管损伤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6例KD患儿[KD组,其中冠状动脉病变(CAL)组18例,非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48例]、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35例肺炎、扁桃腺炎、肠炎等其他疾病患儿(其他疾病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于急性期(发病10d内)和恢复期(病程5~7周)进行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大动脉短轴切面探测左、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径,剑下四腔心探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末端内径。冠状动脉损害诊断标准为小于3岁者大于2.5mm,4~9岁者大于3mm,10~14岁者大于3.5mm。结果KD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组CRP、plt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疾病对照组无明显差异;KD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对照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2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45病例中,3岁以下180例(73.47%),治愈出院221例,治愈率90.20%,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13例,死亡率5.30%。平均住院天数为10d。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尤其集中在2岁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脂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氧化酶法和GPO—POD酶法分别测定46例川崎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前血TG、Tc及LDL—C增高,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HDL—C降低,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并发冠脉病变组TG、TC及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组血脂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的动态测定可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和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选择肺炎并心力衰竭20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力衰竭24例,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衰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浓度。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先心病并无心衰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组和肺炎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先心病并心衰组较肺炎并心衰组升高明显(P<0.01);与健康对照组及先心病无心衰组比较,肺炎并心衰组及先心病并心衰组LVEF水平均降低,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肺炎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均有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价值,对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和可能机制。方法分别测定38例KD急性期患儿和30例正常体检小儿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WBC、ESR、CRP及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BNP、WBC、CRP、ESR、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通过直线回归分析,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F、E/A无相关性(r=0.56,r=1.20,P>0.05);而与WBC、CRP、ESR呈显著正相关(r=1.25、1.82、1.60,P<0.01),与患儿cTnT水平亦呈正相关(r=1.95,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在KD急性期显著升高,可能与KD患儿急性期心肌炎性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氨基末端脑钠素原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及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动脉压力,分为三组:无肺高压组18例、轻度肺高压组18例、中重度肺高压组10例.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组NT-proBNP水平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患儿血浆NT-proBNP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升高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检测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具有特异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