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局指标应用现状。方法:全面检索7个数据库、2个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按预先制定的遴选标准筛选出相关的RCT,根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对结局指标、测量时间点、研究时间、结局指标等级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初步检索出相关文献13 489篇,最终纳入45篇RCT(中文文献44篇,英文文献1篇),报告95个结局指标,使用频次233次。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IFP的RCT总体偏倚不明确,临床研究中结局指标存在参考标准、命名、测量时间点杂乱,选用类别不均,主次不明确的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IFP的RCT结局指标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参考国际经验,结合中医药特点制定实用的研究流程,仍需要精确的临床及统计工作来构建规范、统一、公认的核心指标集。  相似文献   
2.
血管新生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lncRNA是血管新生重要的调控分子,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表型转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miRNA的表达,参与缺血性脑卒中、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理恢复过程.文中综述了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管生成和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变化、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腕管综合征多因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应守"温通"之法,笔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腕管综合征1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1篇,涉及腧穴57个,累计使用频次360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为百会;经脉以督脉为主;部位以头颈部频次最高;特定穴应用中以交会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神门-风池;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百会-风池-四神聪。结论:现代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取穴原则,以醒神开窍、填精益髓、疏通经络为主要治疗原则,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近十年针灸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的现状及其治疗优势.方法 对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自2010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发表的针灸治疗慢性单纯性苔藓的文献进行全面的中英文检索.从治疗方法、操作特点、疗效评估、整体疗效方面总结其现况,并从基础研究角...  相似文献   
6.
“苍龟探穴”针法属《金针赋》“飞经走气”四法之一,为“通经接气大段之法”。此针法操作复杂,而原著对其具体针刺方法记载甚是简单,后世医家对其理论和临床应用亦多有扩充和发展。本文基于文献资料,从“苍龟探穴”针法的源流、操作技法和临床效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发现此针法并非徐凤之作,而可能出自江西席弘流派,本法刺激量大,善于过关节、催经气,在痛症、中风后遗症等顽麻冷痹之症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医学理论,痛证的发生不外乎经络不通,气血失调。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正是针灸之所长。郑健刚教授根据临床中医痛证虚实错杂之病机,病程冗长之特点,应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之治法疏通经络,配合相应补泻手法标本同治,气血调和从而较快缓解病情,减轻疼痛,临床收到满意的长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冻结肩的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报告指标、测量工具、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等诸多问题,造成研究结果不能被系统评价纳入或进行Meta分析,无法提供高级别的证据.而国外建立的冻结肩核心结局指标集不能反映中医临床研究特点,且我国目前也尚未构建适合中医临床研究的冻结肩核心指标集.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期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构建方法与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泽鑫  秦懿囡  杜元灏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77-1580
杜元灏教授基于《灵枢》中呃逆的外治法,提出了“平抑胃气,调神止呃”的治疗原则,疗效显著。文章总结杜元灏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经验,并从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角度进行了阐述,也借此探讨针灸治疗内脏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是面神经麻痹中最为典型的一种,杜元灏教授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三期两治的针刺治疗原则。急性期使用针刺星状神经节、迷走神经耳支、听宫穴及翳风穴放血以散邪消肿、通络活血,解决局部水肿,促进循环,降低面神经损伤程度;非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通过电针刺激表情肌、面神经干及相关分支以舒筋顺气、调经通络,尽快恢复肌肉功能,降低后遗症可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