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硬-腰联合麻醉腰穿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不出脑脊液、脑脊液引流或回吸不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100例,L2~4之间穿刺,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00例患者第1次蛛网膜下腔穿刺后,不出脑脊液14例,脑脊液引流不畅7例,回吸脑脊液不通畅5例,硬膜外腔穿刺针碰到神经根2例,腰穿针碰到神经根4例,硬膜外导管碰到神经根13例,置管困难15例.结论:100例患者尽力坐或右侧膝胸卧位实施硬膜外腔穿刺,采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负压)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缓解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各20只。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啶组经侧脑室注射4μl 20 mM的谷氨酸建立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大鼠模型,右美托咪啶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400 g/kg右美托咪啶,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24 h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二氢乙啶(DHE)法检测海马切片中产生的活性氧(ROS),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测定三组大鼠分离提纯的白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的吸光度,注射后3 h、6 h和24 h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海马LC3Ⅱ表达,注射后6 h、12 h和24 h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细胞质部分中的GST酶活性较正常组低(P 0. 05),右美托咪啶组较模型组GST酶活性高(P 0. 05)。模型组ROS水平较正常组高,右美托咪啶组ROS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 0. 05)。模型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的活性较正常组高,右美托咪啶组活性低于模型组(P 0. 05)。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啶组的海马LC3Ⅱ在24 h内均发生了升高,在6 h后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啶组的海马LC3Ⅱ表达下降,模型组在24 h时海马LC3Ⅱ的表达下降小于右美托咪啶组的下降(P0. 05)。24 h内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正常组,三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在12 h时均降低;在6 h、12 h和24 h时模型组膜电位低于正常组,右美托咪啶组膜电位高于模型组(P 0. 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通过调节GST酶活性的变化和LC3Ⅱ的表达减轻线粒体内相关酶系统活性损伤,减少线粒体内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损伤,缓解神经元氧化应激导致的神经元损害和海马区自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 "挑厌式"盲探插管用于困难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21例应用普通弯喉镜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3~5次失败患者,改用"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监测同一患者不同气管内插管方法的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插管时间。结果 21例患者采用"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获得成功,插管用时少,血流动力学、SpO2变化轻微。结论经右口角入路"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是一种能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阿片样肽hemorphin-4(Tyr-Pro-Trp-Thr)在中枢上水平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调节及其对小鼠排便的影响。方法 (1)选择昆明系雌性小鼠,通过侧脑室埋管实现中枢给药;(2)热板模型,是测定中枢水平急性痛的经典方法,以"舔后足"为痛反应指标;(3)以粪便颗粒数和总干重来评价药物对排便的调节。结果 (1)侧脑室注射hemorphin-4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延迟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2)阿片受体的非选择性拮抗剂naloxone几乎完全阻断hemorphin-4的镇痛作用;(3)hemorphin-4抑制排便所需的剂量远高于它在热板模型中的有效剂量。结论 (1)相较于甩尾模型,hemorphin-4在热板模型中表现出更高的镇痛活性;(2)拮抗剂阻断结果显示,hemorphin-4的镇痛可能是通过激活阿片受体介导;(3)hemorphin-4调节热板法痛阈的活性远高于它调节排便的活性,即hemorphin-4在发挥镇痛时不会导致排便障碍。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腔(硬外)神经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简称:硬一腰联合麻醉,CSEA)具有阻滞完善、肌肉松弛、作用快捷等优点,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下腹部以下手术。但是,存穿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蛛网膜下腔穿刺(简称:腰穿)不出脑脊液、脑脊液引流或回吸不畅等现象,这会直接影响该麻醉方式的效果,现在我们探讨这一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穿入硬膜外腔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深度。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80例,椎管内麻醉L1-5之间穿刺,随机分为四组,a、c组、b、d组,穿刺分别采用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平行方向进针。a、b组,采用阻力消失法试验,c、d组,采用悬滴(负压)试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灭菌不锈钢尺测量留在体外穿刺针长度,然后退针,每次退针约1 mm,做一次压力试验,直到针口刚退出硬膜外腔停止,再次测量体外穿刺针长度,二者之差即为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深度。结果:a组退针距离(2.3±1.1)mm,b组退针距离(1.2±0.5)mm,两组间比较P〈0.05。c组退针距离(4.9±1.3)mm,d组退针距离(4.7±1.5)mm,两组间比较P〉0.05。a、b组与c、d组比较P〈0.01。结论: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悬滴(负压)法检测,进针深度(4.9±1.3)mm,安全系数低。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平行进行硬膜外腔穿刺、阻力消失法检测,进针深度(1.2±0.5)mm,安全系数高,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在人流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门诊要求人流镇痛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2例)和对照组(C组42例)。D组入室后,20ug右美托咪定入壶,10min后给予芬太尼0.05mg和适量丙泊酚维持麻醉深度。C组入室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方法相同。监测指标:给药前(T0)、右美托咪定给药10min(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清理宫腔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15min(T5)、术后30min(T6)的MAP、HR、SPO2;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结果 HR:T1- T5时D组低于C组(T1-T4P<0.01 ,T5P<0.05);与T0比较,D组T1-T5均低于T0,术中波动较C组小(P<0.05)。 MAP: T3,T4时D组低于C组(P<0.05),T2时D组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术中D组HR、MAP波动较C组低(P<0.05);丙泊酚总用量、体动反应和舌后坠发生次数D组均低于C组(P<0.01);停药后苏醒时间和患者自觉舒适度评分D组高于C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单次注药有利于人流镇痛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能减少麻醉药用量,患者自觉舒适度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下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基于丙泊酚的麻醉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丙泊酚和七氟醚的麻醉干预,记录麻醉效果与围手术期免疫反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器官损伤、尿失禁、尿瘘、淋巴囊肿、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d的CD_4^+CD25^+T和CD_4^+OX40^+T分别为(5.85±1.33)%和(8.52±3.17)%,对照组为(7.14±1.04)%和(10.43±2.8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也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能降低围手术期免疫反应,提高麻醉效果,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