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白内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提取先证者(34岁先天性白内障孕妇)及其家系18例家庭成员外周血全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筛查先证者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方法验证先证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可疑致病位点,在先证者孕16周时进行羊水穿刺,提取胎儿DNA并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和家系另10例患者均存在GJA3基因(NM_021954.3)c.176 CT位点错义杂合突变,8例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和胎儿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GJA3基因c.176 CT位点错义杂合突变为该家系致病基因突变,该突变位点具有致病性;高通量测序结合Sanger测序技术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速度较快、结果可靠的分子诊断方法,可应用到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及家庭成员的生育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一个疑似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的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的筛查,并对可疑变异进行分析,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病史,一般体检,关节、脊椎X线片检查;收集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致痛操作中配合疼痛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及其家属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内我院收治的265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33例予以疼痛护理干预,对照组132例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干预效果,指标:新生儿应激反应指标包括心率(Heart Rate,HR)、血氧(Sa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疼痛评分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家属焦虑抑郁情绪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在致痛操作后NI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同时操作后观察组SaO2、MAP更高,HR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SAS、SDS评分显著低,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结论 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稳定患儿生命体征,缓解家属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取得更好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 XLI)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XLI家系4例患者及21例表型正常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4例患者基因组重复或缺失,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先证者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家系4例患者、21例表型正常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胎盘类固醇硫酸酯酶(placental steroid sulfatase, STS)基因可疑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显示XLI家系4例患者均未检测到与XLI相关的200 kb以上基因组重复或缺失;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4例患者STS基因第10外显子为半合子缺失突变,Ⅲ:3、Ⅲ:4、Ⅲ:8及Ⅳ:5 STS基因第10外显子为杂合缺失突变,该家系余成员及100例健康对照人群均未发现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结论 STS基因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可能是该XLI家系的致病机制,二代测序联合荧光定量PCR是XLI家系致病基因诊断的准确、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CCCTC位点结合蛋白(CTCF)对Igκ基因重排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地下调CTCF的表达,然后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祖B细胞(pro-B cell) 38B9的分化.利用PCR来定量分析不同的Vκ基因hf24和Vκ21G的重排情况.结果:CTCF在38B9细胞中表达下调后hf24和Vκ21.的重排都有所上升.结论:在pro-B细胞中CTCF对Igκ基因的重排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个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developmental and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75,DEE75)家系3例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该家系线粒体脯氨酰tRNA合成酶2(prolyl-tRNA synthetase 2,mitochondrial,PARS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分析...  相似文献   
8.
【摘要】 患儿女,7岁5个月,头皮、双耳、双手、骶尾部多发皮肤缺损,伴四肢多关节曲屈挛缩7年余。皮肤科检查:头皮、双耳廓、双手及骶尾部皮肤缺损,牙龈肿大,四肢关节曲屈畸形并挛缩。外周血基因检测:患儿ANTXR2基因存在c.1073delC(A359Lfs*51)和c.1073dupC(A359Cfs*13)复合杂合突变,患儿母亲、父亲该基因分别为c.1073delC、c.1073dupC杂合突变。诊断:透明纤维瘤病综合征。拒绝手术治疗,予消炎、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半年后患儿偶有轻度腹泻,其他症状无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一个5代疑似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的大家系(患者17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的筛查,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分子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病史,一般体检、关节、髋部X线片资料;收集该家系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先证者DNA临床全外显子进行测序,使用Next Gene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进一步利用Ingenuity软件对存在的突变进行功能注释,寻找先证者致病突变。针对可疑突变,PCR和Sanger测序对家系其他成员DNA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8人,系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系共有患者17例,其临床表现为:幼时出现走路姿势异常,后出现髋关节及膝关节疼痛,X线有典型骨骺发育不良病理改变。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后,筛选出先证者(Ⅳ-3)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c.1153G>A(p.Asp385Asn)错义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385位天冬氨酸被天冬酰胺替代。先证者家系其他成员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结论COMP基因c.1153G>A错义杂合突变是导致该MED家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该突变首次在大家系中被报道,进一步明确了COMP基因c.1153G>A突变的致病性,有利于家系患者的进一步的诊治,也为产前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idermolytic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 EPPK)家系角蛋白9(keratin 9, KRT9)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产前诊断。方法收集EPPK家系6例患者及家系所有表型正常成员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扩增KRT9基因第1~7外显子,并采用Sanger法进行基因测序检测KRT9基因突变。明确KRT9基因突变后,采集先证者羊水进行产前诊断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均检测到KRT9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c.487CT(p.R163W)杂合突变,该突变可导致其编码的第163位精氨酸被色氨酸代替(p.R163W),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该位点均无突变;先证者羊水产前诊断结果示胎儿未携带致病突变c.487CT,新生儿出生后随访12个月,未见EPPK表型。结论 KRT9基因c.487CT(p.R163W)杂合突变是该EPPK家系的致病机制,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生育患病儿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